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08

危機入世:實務經驗派優先

Image
美國總統選舉完,歐巴馬立即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完成行政團隊的整合,不僅邀請了政敵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擔任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還大量使用了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麾下的人執政團隊,雖然被號稱是第三任的柯林頓內閣,但是卻一連四天帶動美股大幅度的上漲,的確,這個時候 信心最重要 。 美國在面對金融海嘯第一波攻擊之後,接下來的情況將是更加嚴峻,金融風暴之後大幅度的裁員,以及2009年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不景氣,等等都即將要重創美國經濟的情況之下,後面還有一個更大的未爆彈-信用卡-都看起來是美國嚴峻的挑戰,而將在明年1月上任的新任美國總統,也正是歐巴馬的挑戰。 經濟雖然根基在一個「假設所有人都是理性」前提基礎上,但是其實也有部分學者分析股市的時候提出了 「自我實現」(self-fufilling) 的功能,就是說當大家相信什麼的時候,漸漸的所有的情況都會向大家相信的情況進行。 而在危機不斷發生的情況之中,重要的不是所有不斷推出的政策,而是要讓大眾看到政府的決心,進而改變大家對局勢的看法,重新找回大家的信心。股價往往都不是基本面單純的問題,更多的原因是大家信心的問題。以常聽到的泡沫經濟為例子,當大家產生高度的信心之時,股價往往會推向高於基本面的價格,也就是我們說的泡沫產生,而信心一旦崩潰,股價又會降到低於基本面的價格,也就是泡沫破滅,的確,信心是最嚴重的問題。 台灣在520之後的政府,大量了啟用學者、博士,在這樣一個知識背景強大的情況之下,國家最高領導人總統、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長,卻沒有任何的經濟背景,往往只是由副手擔綱。而在我們所稱的經濟內閣中,的確大家擁有高深的知識背景,卻因為相對弱勢行政經驗、曝光度不高的情況之下,在我們闡述內閣的時候,往往都是以學歷的方式為重點,鮮少真的討論相關的經歷,因為太過貧乏。 但是歐巴馬在宣布政府成員之後,卻非僅只有一日行情,而是高度推升美股漲幅四日,足見美國人對歐巴馬的期待,以及在這個時候找回的一點點信心,不過其中並沒有大聲的政策喊話,就如同當時的競選口號「Change」一樣, 對美國人來說,他們要的只是改變,透過改變找回信心。 從美國我們回到台灣的狀況,從520以來信心一直都沒辦法出現,甚至在不斷的喊話、失落之中,我們信心正緩步邁向瓦解。學者有一個好處是做一個政策,一定能告訴你為什麼...

台灣應該要做第一個台灣

Image
自新加坡公佈公務人員 減薪 以來,台灣的媒體、政府、國會都在爭論,台灣的公務人員,尤其政務官員、總統、立法委員,是否應該要跟進新加坡的作法,透過減薪的方式,真的做到「苦民所苦」,讓大眾在不景氣的時代,荷包縮水的時代,能夠因為政治人物主動減薪的動作,帶給人民更多的好感。 先不論新加坡與台灣高階公務人員的薪水不同的問題,這背後的討論都隱含了一個奇妙的思維「台灣能不能做下一個新加坡?」,當然身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南韓、新加坡、香港,在經濟發展上面往往都是互相比較的對象。 1980年代經濟快速起飛的亞洲四小龍,成功的自農業、工業為主的國家轉型成為服務業、科技業領軍的開發中國家,甚至邁入已開發國家的階段。不過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台灣、新加坡受傷較輕微,香港(1998)在中國政府強大的支持之下,也打退投機專家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南韓受傷最為慘重,南韓受傷甚為慘重,甚至政府呼籲國人共體時艱捐黃金救政府。 但 21世紀開始,四小龍發展路途開始不同 ,香港雖回歸中國管轄,但在信奉全然自由的經濟市場之下,金融業、服務業高度發展,成為外資進入亞洲的主要根據地;新加坡透過政府高度統治的情況下,金融業扮演東南亞領頭羊的角色,更因為掌握新加坡海峽(Singapore Strait),關鍵的運輸位置,也成為亞洲、歐洲重要的聯絡中心。香港、新加坡雖然採行的經濟模式不同,但都透過金融、港口成為亞洲不可忽視的實力經濟體。 南韓挺過了亞洲金融風暴,也造成了整體產業重新洗牌,從此南韓主要企業體都是大型企業,三星(SAMSUNG)、LG、大宇(DAEWOO)、現代(HYUNDAI)等等,大型企業透過自己發展的優勢,帶領了整體國家動能,透過低廉的價格開始反攻整體的市場,在高科技產業、汽車產業成為外銷主力,大型重機也佔有一席之地,似乎成為了「東方的日本」(相較於G8中西方的日本)。 那台灣呢? 1995年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到了2000被綠色矽島取代,之後眼看中國崛起亞太營運中心已經無望,漸漸的台灣剩下高科技產業可以跟全世界相抗衡,但是卻在韓國的壓力之下,面板產業直到最近友達不斷的併購他廠才有機會與LPG相抗衡,持DRAM產業持續沒有掌握關鍵技術,只剩下半導體代工產業能夠領軍全世界。但半導體基本上為上游,下游產業卻普遍不景氣。而在其他產業的情況卻遠低於香港、新加坡的競爭力。 但是在眾多討論中, 我們都忽略...

民進黨必須找到的東西

Image
陳雲林離開台灣,是否衝突就此落幕?在蔡英文主席說出「未來將會常常走上街頭」之後,是否能夠就這個問題畫下句點,仍是未知數。台灣發生民主化以來最大規模的警民流血衝突事件,總共超過一百名警員受傷,有些人推說執法過當,有些人認為一群暴民,但這些對台灣長期並沒有特別助益。不過,其中有幾點仍值得觀察。 第一,民進黨必須要找回自己的 價值 :長期以來民進黨以本土、民主、清廉這幾個基本價值矗立不搖,但在國務機要費爆發以後,隨著海外密帳、疑似洗錢的陳水扁家族弊案爆發,陸續瓦解了民進黨的價值,的確國民黨馬英九上台以後,接近60%的得票率,表示這本土以不為民進黨所壟斷,民主已成為普世價值,最後一道防護網「清廉」也逐漸瓦解的情況之下,民進黨無法再呈現獨特的價值,截至今日,民進黨仍緊抓「台灣」、「民主」不放手,甚至連主權都鑲入自己的訴求之中,但其實已經成為台灣人民普世價值的時候,是 不足以容許一黨壟斷 。 第二,民進黨必須要提出自己的 論述 :的確,一味的向中國傾斜,絕對不是台灣必須要走的道路,但在經濟整合的部份,無法否認,隨著美國次級房貸的暴發,蔓延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全世界經濟將重新洗牌,可以明顯看出,在經濟整合部分,民進黨所持論點與國民黨近乎相同, 反對黨沒有行政資源,論述自然需要加以區隔化 ,直到今日,尚未能夠看到有清楚明顯的方向以及論述,更遑論實際的作法,如果只是想要訴諸國會人數稀少,所以走上街頭,縱然有其正當性,仍未能看到有任何實質的效益。 第三,民進黨必須要鞏固自己的 堅持 :蔡英文主席曾經發表「從傾倒的廢墟中爬起來」,從文中看出來的確蔡主席希望能夠帶領民進黨走向不一樣的未來,但是從昨日蔡主席發言的言論當中,卻看到了一個「按照規矩」來的蔡英文主席,我深信,暴力的確不是蔡英文主席動員的訴求,但全然屏除自己的責任卻也不甚正確,如果民進黨願意走出一條新的路,則應該找回自己的堅持, 堅持台灣主權本體的存在,堅持人民聲音最大,也更應該有勇於負責的堅持 ,堅持為自己設定好的事情負責以外,也應該位所有意外之事,堅持的改革。 的確,群眾運動是難以控制的東西,因為人不可能完全性的控制別人的情緒、行為,我們不能將所有過錯推往任何一方,但更應該面對的是還是沒有人有勇於負責的勇氣,執政當局當然要負責,但並不代表另外一方即沒有錯,兩個月前我曾經在蔡主席公開信之後發表一篇文章,期盼民進黨找回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