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併購雅虎,Google有什麼好睡不著的?


這個話題已經吵很久了,第一波的收購消息已經在前幾天Yahoo!正式回絕之後,宣告落幕。但是我不是要討論併購會成功或失敗,現在大部分的評論都還是認為Yahoo!如果要嫁,丈夫還是Microsoft為第一名,我能力目前還沒有辦法看出真的假的,但是大家都這樣說,那就參考看看。

但是這次我們來看三個公司,分別是Microsoft、Yahoo!和Google。

1. Microsoft(MSN)
我想只要家中有電腦的大部分都會知道微軟(Microsoft)這個公司,微軟在跟IBM合作推出DOS系統之後,直到現在一直都是作業系統(OS)的霸主,能刮過半的市場佔有率,雖然近年來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軟體LINUX有漸漸瓜分市場的傾向,但是就使用習慣的改變仍然緩慢的情況之下,Windows系列還是會獨占鰲頭。但是也因為獨霸的局面,讓Microsfot跟當年的SONY一樣呈現慢半拍的局面,Web1.0末期才推出自己的入口網站(MSN),最近好像已經要改版Live.com主打搜尋引擎,但是這項技術已經遠遠落後現在主要市場佔有率的Google了,但我認為網路從來都不是Microsoft的主要收入來源,推出網路服務網站也只是告訴別人這個獲利模式我也要沾到邊,就目前的營收來看,賣軟體才是Microsoft才是最主要的營利模式。

2. Yahoo!
楊致遠(Jerry Yang)David Filo共同創辦的網路服務供應商,從入口網站和收尋引擎開始起家,在1990年代網路服務剛興起的時候橫掃千軍,幾乎搜尋引擎的代名詞就是Yahoo!,不過隨著末期Google異軍突起,反而成為了搜尋引擎的弱勢,但是在多元化的網路服務上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的商業服務之中,台灣併購奇摩站之後一直都是台灣最主要的商業網路服務供應商,台灣、日本是目前全世界少數沒有被其他網站攻破服務的市場(其他地區拍賣部分已經輸給eBaY),但是近年來因為受到Google的衝擊反而造成股價連連下跌,2007找回創辦人楊致遠回鍋執行長,仍然無法挽回弱勢的局面。

3. Google
這家公司說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介紹1999年創立,2004年NASDAQ掛牌之後,大概是我看得到飆最快的股票,從一百多飆到天價七百多,目前還是維持在五百美元以上,看起來是最有潛力的網路產業。Google主要的收益來源是廣告費用,也是我目前看到靠廣告費用可以撐起一個超級龐大企業體的特殊公司,但是Google在技術研發的層次上我個人認為是超過Microsof和Yahoo!之上,在台灣Google和Yahoo!可以發現速度上明顯的差異(聽說在美國不會),另外一方面Google真實的融入大家的生活,我們想要查資料的時都會說去Google一下,不會說去Yahoo!一下。

這三家公司我想大家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所以上面這段類似廢話,不過我是在表達我對這三家公司的看法,比較不是要跟大家介紹這三家公司到底是什麼(我想應該不太需要介紹吧)。但我們可以發現這三家公司分別都代表不同的定位,而且這三個地位目前並未互相取代(也就是他們不是互補財)。Microsfot最直接連在一起的有Windows、Office、MSN Messenger,雖然MSN Messenger是網路即時通訊軟體,但是跟直接的網路服務不太一樣,她是個軟體(Software),雖然也提供一個服務(Service),但是Microsoft根本上還是一個軟體公司(人家名字就叫微"軟");Yahoo!在以前是搜尋引擎的主流代表,可是到了近年已經開始轉變,Yahoo!變成一個類似於網路服務的供應商,最常相關的在Mail、拍賣、電子交易等等,已經不是搜尋引擎的代表了,在台灣跟日本這樣的情況更為明顯(外國我不知道,因為我生活在亞洲,有所偏頗請各位見諒);Google最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查資料,換成專業術語就是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推出Gmail看起來有漸漸往Yahoo!方面發展的趨勢。

雖然這三個公司背後代表的直接概念不同,但隨著Web1.0過度到Web2.0之後,網路這塊大餅大家相繼分食,三家雖然都固守本業,卻也開始利用多餘的時間互相競爭,Microsfot推出MSN(Live).com、Yahoo!改造搜尋引擎系統、Google跨入Web2.0服務以及軟體應用,反而造成了獲利重疊的情況。網路最主要的獲利模式在於提供服務(Service)然後產生大量的會員資料以及流量(Flow),最後吸引廣告商(Advertisement)進入,流量創造財富是最簡單的獲利模式,但是卻被Google完美的運用,不斷的推出能夠增加流量的服務Google Adsense更創造了三贏(Google、廣告商、流量製造者/使用者),這樣的獲利模式創造了網路服務更大的價值,也吸引有能力的公司相繼進入,這也形成了Microsoft和Yahoo!眼紅的局面。

一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波特新論了競爭五力,我們從這個模型來看可以發現,這三家公司間角力戰含有既有公司之間的對立競爭以及替代性產品或服務的威脅,其他三例因為這三家公司都太大了我們還看不到,不過我們會發現這三家公司基本上就在這兩個循環上不斷的競爭,三家都提供一樣的服務(搜尋、Mail等),在Web2.0的服務上也是高度的重疊,重點是這些服務是高度可替代性的,這也是為什麼Yahoo!這兩年被Google打的很慘,可是還是不能忽略我上面所提到的三者的分歧性。

但我覺得這次Microsoft會大動作宣示要併購Yahoo!,除了自己的現金太多不知道該放在哪裡以外,老大哥不想要讓後起之秀Google一個人吃掉一塊大餅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且這次的併購策略不論價錢多少,我覺得Microsoft並不會放手,因為這是一場防禦性作戰,不是攻擊性作戰。

很多人都在說Google搜尋引擎市佔率達到了七成以上,就算微軟吃掉所有服務商還是不可能達成Google的市佔率,這個論點是事實,但是我想就Microsoft現在的併購計畫並不是要打垮Google,甚至還沒有想要去完整的瓜分Google現食的大餅,而是要防止Google繼續吃掉自己所佔有的餅。所以是一套防禦性的作戰大於攻擊性的策略,首先我覺得Google和Yahoo!本質上是非常不同的公司(之前已經提過),這兩家誰想要併購誰都不正確,因為他們的獲利重疊部份大致上不超過一半,不能因為他們都靠流量創造收益就混為一談,我想目前要在搜尋引擎市場打敗Google有相大的困難度,Yahoo!和Microsoft應該也知道他們就算合併也不太可能達到這一點。


看他們的流量就知道,其實就全球流量來說大致上Google不一定有優勢(流量的問題可以另闢文討論,因為這篇有點太長),不過近年來Google除了網路服務以外還介入了一個對Microsoft有重大影響的服務:網路免費的應用軟體。Office是除了Windows之外Microsoft最主要的軟體,如果真的Google所提供的軟體能夠做到所有Office系列能做到的事情,那Microsoft會連主要的營業收入都斷了1/3,有鑑於此,必須要使自己的公司發展到能夠跟Google相抗衡的地步就必須要充實網路力量,這也是近年來Microsoft近年積極作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下去看這次併購案,就會發現Microsoft主要不是要把Google壓著打,我想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卻可以讓Yahoo!納入版圖之後,象徵性的跟Google說我「至少」可以跟你在同一個起跑點競爭,甚至在某些部份會有超越的趨勢(應用軟體部份),完整的把自己的體系防禦起來,而不是買一個攻擊性的武器,因為目標不同,甚至可以創造另外一個完整的網路霸權(可參考mr6大大的文章)。

就我個人的看法,既然這次是Microsfot防禦性的舉動,最後Microsoft還是會想辦法把Yahoo!拿下,但會不會不惜成本我還沒有辦法看清楚,但是我個人還是要從眾的如同許多人的看法,Microsoft最後會併購Yahoo!,但這其中還有很多企業文化不同的地方,品牌價值等等的困難點需要解決。

圖片來源:http://www.abcnews.com、http://www.brentwoodtech.com、http://www.cicyber.com

延伸閱讀
PS.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打太長了,我自己也沒有預料到會這麼長。我嘗試打商業文章,但是應該都不是完美,希望大家海涵。

最近接觸了一點投資理財的東西,想要邊看書邊學,雖然星座說我投資運不好,可是事在人為對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