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台灣:文化價值


1055~1056合刊本的商業週刊有一篇文章是麥肯錫台北分公司黃偉權總經理暨董事發表的文章《亞太經濟勢力位移下的台灣定位》,文中提到了台灣新的定位有五個層面:金融、高科技、人才庫、醫療事業、高級製造中心。這篇文章是比較偏於產業面的情況所寫的,所以這些產業大概都是大家心目中現金收入很高,或者是能夠有很明顯經濟貢獻的一些產業類別,不過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面向來看台灣定位。

台灣近三十年來都是集中在代工製造(從加工出口區到現在半導體代工等),但是隨著中國興起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優勢,台灣以前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喪失,不過近年來高科技產業也使台灣有科技王國的美稱,從台積電上市(在股票市場掛牌)以來電子已經強領台灣產業十一年,雖然優勢上大致保持,但是低毛利率的代工,造成了台灣產業不得不轉型。

台灣身在亞洲,最近亞洲的新興市場以及工廠逐漸取代台灣的位置,台灣整體產業環境必須要重新調整,這也是為什麼黃總經理撰文論述台灣價值重新定位的重點,但是我覺得黃總經理所言都太過於偏向高價值的產業面,不過台灣目前還是有其他可以發展的產業這邊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這也是我上篇文章所言雲門舞集的一場大火,燒出文化弱勢的問題,卻還沒有辦法燒出政府政策面的關心。其實台灣除了這些高價值的科技業、醫療業等等可以發展以外,更應該關心能夠帶來更多周邊效應的產業,例如觀光以及文化產業。

其實觀光跟文化產業某種程度上是一體兩面的,一方面如果台灣能夠成功打造文化產業,進而就可以增加觀光客的人數,從文化產業出發,觀光客可能是想要台灣看看台灣的古早味,享受台灣文化裡面特有的美食小吃,或者只是想要來看看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的排練情形。從文化的角度吸引觀光人潮之後,可以把觀光的餅做大,進而讓他們去別處更有高商業價值的地方,例如精品街、百貨公司、免稅商店,如此也可以創造更大的利潤。

我們先來看看文化成功塑造產業觀光風潮的幾個明顯案例。

南韓跟台灣一直定位在競爭的關係之上,之前都是亞洲四小龍中,不過近年來南韓好像有逐漸超越台灣的趨勢,南韓跟台灣的工業環境太過類似,雖然他們是以國家扶植的大型企業為主,台灣的整體動能靠中小企業帶動,但他們對於文化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除了我們之前所熟悉的大長今、藍色生死戀、愛在哈佛等韓劇風潮之外,對文化的另外一面發展的更是完整。亂打秀(NANTA)是這幾年南韓觀光的一大賣店,亂打秀從名字看來就是一場打擊樂的表演,但是他們是透過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廚房-中所會用到的工具,菜刀、鉆板、鍋鏟、鍋子等等演出了一場令人驚豔(amazing)的音樂盛會。現在已經有很多以亂打秀為主題的韓國旅遊,最大的目的是要去韓國亂打劇場看一場道地的亂打秀表演,當然不可避免的千里迢迢到了韓國之後,自然也會觀光、消費,創造了一定的經濟產值。

全世界最知名的舞台劇勝地美國百老匯(Broadway),演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舞台劇如Cats、Lion King等等,都是歷久不衰的舞台劇,當然如果這是專門給美國三億人口看的我想應該不會有這麼長的時間能夠不斷持續的演出,很大的一部分百老匯的舞臺劇其實是有廣大的外國觀眾的,前往紐約就必定要去百老匯看一場舞台劇,每張門票動輒超過一百美元,每場演出其實能夠創造出的收入驚人,也是美國觀光的一大賣點。常常有人說美國是個文化根基不深的國家,沒有什麼歷史的國家,當然我們可以從美國成立到現在三百年的短暫時間說他們沒有歷史,但是對於如何賺錢美國絕對不落人後,舞台劇可能再他們的眼中,除了文化展現以外,也是一種創造消費、觀光的重要模式。

看完這兩個案例我們回來看台灣的現況。不能否認台灣先天的市場狹小,要能夠創造像美國這麼廣大的消費其實很難,但是看到韓國這麼成功的把文化演出當做觀光的賣點,台灣似乎好像不能夠用市場狹小來說明自己不扶植文化團體了。其實有幾個層面可以看到台灣發展文化表演非常的弱勢,而且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建構這樣的環境,一個給予文化團體生存的空間,台灣有能力創造金控、電子高科技產業的補助措施,減稅等等,同樣我認為台灣也有能力創造文化團體、文化產業的生存空間。但不可否認,就現實情況來看,台灣的文化團體還是杵在弱勢的環境,有幾個原因。

1. 消費文化是件奇怪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是否參加過跨年晚會、燈會、廟會等等的活動,這些活動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免費。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排隊、觀看,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原本需要付費的事情,像是參加廟會會有歌仔戲、布袋戲等等,跨年晚會可以看到我們喜歡的偶像唱歌,燈會可以看到很多美美的年節氣氛,這些都已經把文化價值塑造成了一種我們只要花時間成本就可以得到,不用化真實的金錢成本(雖然在經濟學上兩者都是成本觀念),反而造成了大家對文化表演的誤認,讓為花錢消費文化表演是一種很奇怪的事情,或者是一種行銷的方式,不可否認辦演唱會、表演都是一種行銷的方式,但是票房是否亮麗卻是文化團體是否能夠繼續生存的重要原因。花錢看表演其實就像我們花錢買東西一樣,只是標的不同而已。

2. 表演空間的缺乏:韓國亂打秀幾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表演,而且可以按照他們想要的時間進行排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自己的表演場地(亂打劇場),台灣表演場地缺少是個很大的問題,台北市已經算很多表演空間了,除了兩廳院(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中山堂、國父紀念館、新舞台、小巨蛋等等,還有小型的展演空間,但是離開了台北市就比較少了,但大型的展演空間大部分都是國家經營的,表演團體需要透過申請、審核才能夠有演出的空間,另外彩排還要另外付費、安排時間,對經費較少的文化團體負擔甚大,而且公立展演空間審核時間長也很困難,反而壓搾了很多小型的文化團體,但這些小型的文化團體可能是很需要幫助的。

台灣現在的文化團體跟觀光連結度不高主要原因就在第二點,台灣目前沒有常態性、固定的表演團體,因為要找到一個能夠讓他們有自主表演的空間,能夠彈性運用太過困難,而陷在許多表演空間都是在吸引外國團體來,外國團體來演出獲的最大利益的絕對不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買票的票房也不是我們收入,但是如果是本國團體演出就不一樣了,但是就我看起來本國團體在兩廳院演出的比例,還是不足以支持,更何況台灣團體這麼多,能夠登上兩廳院的又能夠有多少呢?

如果像現在的情況台灣比較大型的表演團體走出去國外演出,能夠獲得的利益大概是甚少的,除了國外的票房收入,還有廠商贊助以外,能夠帶給國內的比較少。如果我們取用韓國亂打秀的方式,讓這些已經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團體能夠每天都有固定的演出,並且配合觀光局的政策一同行銷,這樣一來別人來我們國家享受文化表演以外,更多的時候可以透過旅行帶動國內的觀光,這樣的效益遠比我們國家的文化團體出國表演來的好。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出國表演給外國人看,但是如果透過更多的幫助我們可以讓外國人來我們的國家看,一方面帶動觀光產業,另外一方面可以使我國能見度更高,像是韓國目前的方式。

當雲門一把火燒出了文化問題,絕對不只有文建會應該插手負責,而是整個政府應該要通盤考慮,文化團體究竟能夠帶給大家什麼,很多人都說台灣文化預算太少了,我真的也這樣覺得,但是我覺得更應該要整合其他的行政院部門例如教育部、交通部觀光局、新聞局等等的,因為文化團體絕對不僅侷限在文化的層面之中,更是跟整體行銷台灣有關係的事情,台灣優質的文化團體太多,但是能出頭的太少,政府應該要能夠想辦法整合整體資源,不單單只是交給文建會統包而已。

圖片來源:http://pots.tw

PS. 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星期開學加上我家有點事情,每天回家的時間很晚,早上起床又要上學,導致沒有什麼時間打BLOG,這麼晚才PO文出來,抱歉。

本週的週六專欄延後至週日早上發出,請見諒!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