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選: 一黨獨大?真的很恐怖嗎?


從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之後,大家就開始討論一個話題叫做「一黨獨大」,但其實什麼是一黨獨大,我覺得這個問題台灣討論起來跟在國外的政治發展有一點不同,我們先來看看國外什麼叫做一黨獨大。

一黨獨大或一黨優位政黨制(predominant-party system)是指在民主競爭政黨政治下,某一政黨歷經三、四次以上選舉仍然持續掌握國會多數與行政權。一黨獨大有其特殊國內因素,但卻不是洪水猛獸,例如日本自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九三年形成自民黨的一黨優位體制,反而是日本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的基礎。此外,印度國大黨與義大利基督教民主黨也是曾在民主選舉不斷獲勝的一黨獨大案例。
一黨獨大的迷思,楊永明教授
實際上,目前台灣的距離一黨獨大的情況還有一段距離。把上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透過民主程序長期以來沒有其他的黨可以挑戰一個政黨,所以不論經過幾次選舉這個政黨都可以獲得最大的政治資源。但其實還是可以透過民主力量去改變一黨獨大的制度,因為其背後根基於一個重要的民主程序:選舉。

不過台灣目前所說明的一黨獨大根據大多數人的直觀並不會聯想到上面說的一黨獨大,而是比較接近一黨專政的體制,一黨專政是威權時期下特有的情況,他並不是以民主選舉為基礎,而是重點在於統治的政黨並不容許有任何一個政黨挑戰,就算是民主程序也會透過各種力量設法遏止小黨競爭,現在的中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發生一黨專政的國家並不能稱之為民主的國家,台灣在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一黨專政,執政黨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偏差動員1(mobilization of bias),隱藏民主價值與問題。

會產生把一黨專政跟一黨獨大兩不同名辭混淆的情況,在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是可以理解的,台灣由於過去1949~1990長達五十年的時間,都在「戒嚴」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之下,這樣的人民是沒有民主跟自由權利的,在「解嚴」的政治自由化以及「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廢除」的政治民主化之後,人民開始進入民主的程序,當然這時候必然發生混亂的情況,因為舊有價值觀改變,新的價值觀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並非短短的幾年間可以完成,所以我認為台灣目前還處在這樣的階段。近年來很多時候,人民反而是有一種「半主權人」2(the semi-sovereign people)感覺,認為政府沒有辦法回應人民的需要,但這些都只是時間過渡性的問題,畢竟我們民主化跟自由化的時間還不是很長。

國會選舉制度改變(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結果造成了一個政黨實質過半,多數聯盟掌握四分之三的席次,在舊有觀念還沒有完全消逝之時,現狀跟以往的比較勢不可免,尤其是現在掌握多數的政黨跟當時一黨專政的政黨是同一個的時候,更是在「觀念上」合理化的一黨專政的可能性。不過大家似乎都忘記線在的政治體制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政治民主化」,以往的政治體制是封閉的極權體制,但是現在政權已經有更迭的可能,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民主手段-選舉-把我們的意見反應在選票之上,政黨是可以輪替的。

不過其實一黨領政(因為還沒有獨大),實際上也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這牽涉到國家體制的問題,就目前政治理論可以把民主國家體制分成三種:總統制、內閣制、半總統制。

1. 總統制:最典型的施行國家就是美國。總統擁有絕對的行政權,基於分權制衡的考量所以設立立法、司法機關進行三權分立,但其實總統實際上是最後的主導者,美國總統雖然不能直接指導國會(就算同黨),但擁有否決權(veto power),只要該政黨掌握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員席次,總統就可以有效的防堵國會,以免國會制衡造成行政權窒礙難行。

2. 內閣制:英國就是典型內閣制代表。行政權與立法權為一體的,實際上國會的功能為提供辯論的場所,實際上大黨擁有絕對的主導優勢,國會內地最大反對黨以及其他小黨多為提供政策辯論的功能。如果造成了沒有絕對優勢的大黨會組成聯合內閣,也就是政黨結盟的方式,這時候小黨生存的空間會比兩黨政治來的大。

3. 半總統制:法國第五共和就是以半總統制的方式來形成政府。會有總統跟總理兩個首長,但其實最終還是以總體為最後的行政首長,總統主導外交、國家事務等等,主要是代表國家,總理主要管理國內所有的事務,大致上是分權清楚卻又模糊(有講等於沒講),總統與總理的重要性端視國會與總統相配合的程度,因為總理對國會負責,所以會有換軌(在國會擁有倒閣權的情形下,總統除非能主導國會多數黨,否則依法國之例,行政大權將由總統換軌到總理身上而獲得紓解。)制度,所以要是總統與國會多數是否有共治或者總統是否掌握國會多數。如果總統沒有掌握國會多數則有可能出現左右共治(端視總統的決定)。

這三種制度不是短暫的三言兩語可以談完,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延伸閱讀的文章內容。但是我們從這三種制度來看一黨領政(大家觀念中的一黨獨大),究竟呈現什麼面向。

除了半總統制以外,不管總統制還是內閣是其實都呈現一黨領政的情況,大多數在總統制的國家總統多能握有關鍵性的國會席次,行使否決權並沒有遇到阻礙的情況之下,總統以及其所代表的政黨其實就是掌握行政資源最大的關鍵性力量,國會的內容僅是提供意見,還有必要時候對於總統個人或者社會案件進行調查等等。內閣制的國家更不用說了,國會最大黨就是行政內閣,當然沒有政府分裂的可能性,其實也就是一黨領政的情況。我們看典型的代表性國家英美兩國,他們在政治運作之上並沒有發生民主退化的情況,甚至在有能力的執政者或者政黨的時候,國內經濟景況呈現長期的發展。例如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柴契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都曾經讓國家有高經濟發展。(當然背後的手段我想不是我要講的重點,就容許我先跳過吧!)

不過跟台灣比較密切的應該是半總統制,畢竟目前規定的政府運作就是如此。在半總統制其中國會跟總統的相互之間的溝通是決定政治穩定與否的重要關鍵,但是另外一個部份在於實際的行政首長-行政院長-是否尊重國會也是一個關鍵。台灣在1997修憲之時,取消了立法院對行政院長任命的同意權,造成了現在總統可以實際的掌握行政資源,還有後來政黨輪替之後兩黨共治無法施行,持續七年多的憲政僵局。

1997修憲過後,國會制衡行政權最大的方式就是凍結預算,不過政府總是要運作下去,說真的凍結預算還是可以先用後報的方式,而其他真的有利於社會的計畫是沒有辦法推行的,這時候執政者跟國會最大黨分裂下怎麼去互相協調成為最重要的議題,不過看起來這八年都做的不太好,一方面是執政者不太信任在野者,另外一方面是在野黨不「信服」執政者,沒有溝通的大門,自然也就不會有談判的任何有利條件出現。

這次立委選舉大家都想國民黨已經掌握了絕對「超級」多數的席次,為了防止台灣民主政治發生危機,所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不應該當選,可是大家都忘記了,台灣民主一直以來在紛紛擾擾的社會都沒有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絕對相信也必須要維持民主的玩法,就是我們還是要定期舉辦選舉,由人民決定是否要持續民主下去,至少我想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會想要改變這種玩法,邱吉爾的話最常來為民主辯護。

Many forms of government have been tried, and will be tried in this world of sin and woe. No one pretends that democracy is perfect or all-wise. Indeed, 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
Winston Churchill,House of Commons, 11 Nov. 1947
【翻譯】
在這個罪孽和不幸的世界上,人們嘗試過而且還會嘗試多種政體。沒有人宣稱民主是完美無缺或無比智慧的。正如有人說過的,除了所有其他曾經被嘗試過的政體之外,民主是最糟糕的政體。
—邱吉爾,英國下議院,1947年11月11日
當大家都還會保持民主政治的程序-選舉-之時,我們的民主就不會因為一黨領政或者短暫時期的行政立法相合,而失去制衡的力量,因為最大的制衡力量是在「人民的手裡」,並不是在政治人物的手上,因為選舉是普選,所有選舉人都會有決定權,不是他們政治人物說怎樣我們就必須要照做不可。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去年十二月公投修憲失敗,雖然仍要一意孤行的想要當萬年總統,但是只要人民不願意接受,民主依然會是最好的制度。改變國家制度是需要透過修憲的手段才行,在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也說明:

第12條 憲法之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之,不適用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
憲法修改是需要透過公民投票複決同意,最終決定的權力是在「人民」手上,絕對不是一黨恣意妄為的。現行大家討論一黨獨大,好像就是覺得只要國民黨掌握所有資源就會恣意妄為,其實我覺得當我們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之下,國民黨為了自己政黨長久的利益(失去之後才發現執政的美好),不可能隨意挑戰人民對民主的信奉,自然也不可能有一黨獨大的作為,實際上一黨獨大是個不存在的假議題,誠如我之前論說的,一黨獨大目前尚未形成,可能出現的一黨領政卻未必帶來民主政治的危機。

要避免一黨獨大產生,我覺得目前台灣的民主體制已經可以適當的運作在這個範圍之上(之前已經論述過),但台灣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如果政府最高首長跟國會最大黨不同之時,並沒有完整的換軌制度或者左右共治的傳統,法國在密特朗總統任內任命席哈克為總理,不論是迫於無奈或者是領導人有高超的政治智慧,也為往後提供了實際上的政治傳統,其內閣是實質的行政內閣,絕對不是目前三個月積極想要協調的看守內閣(剛剛新聞有報已經破局了),這是建構在政治人物個人的政治判斷之上,並不是明文化的規定。

所以台灣是否會有一黨獨大的現象,我個人並不擔心,下一次的國會跟總統選舉我們就可以自己判斷要不要接受一黨獨大出現的可能,這是掌握在我手中的權力,我們可以自己決定。但另外一個層面-分裂政府-危機更多,畢竟這部分最後的決定權完全仰賴在上位的政治領導者,並不是我們透過選票可以決定的。

我不能樂觀的說,一任四年的總統跟國會議員所以咬個牙挨過去就好,畢竟一個很棒的執政政府四年內可以把台灣帶往另外一個層面的發展,至少兩岸跟經濟議題可以有更大的開放,但現在政治檯面所討論的議題,我認為大多數都是假議題,沒有人會願意聽深入的背後理論派或者實際各國案例的比較之後的分析,如此卻也變成一種操縱社會大眾意識的方式,如果我們不能忍受大家使用省籍的意識形態操縱選舉跟台灣社會的話(至少我不能忍受),我們也應該要勇於面對台灣現在政治人物充滿假議題的政治討論氛圍之中。

一黨獨大並不可怕,可怕的事情在於,我們是否真的了解現在是否有存在著一黨獨大。或者我們只是應聲附和現在政治檯面上所有的議題,卻忘記了我們才是自己的主人呢?


1 偏差動員(mobilization of bias):任何形式的政治組織都隱含著特定的偏差(bias),這種偏差僅利於某種衝突的呈現而壓抑其他衝突的表面化,因為組織本身即是某種「偏差的動員」,故某些議題會被安排進入政治領域,而其他的則被排擠出去。

2 半主權人(the semi-sovereign people):在民主社會裡,擁有主權的人民以為決策者必以民意為依歸,因此人民的不滿聲音及意見表達出來後(即公共問題的提出),決策者就會制定公共政策滿足人民的要求。但實際上,許多不滿的聲音(voice)常被決策者視為噪音(noise)而招致壓抑,能形成公共政策者實寥寥可數,故人民充其量只能稱為「半主權人」(the semi-sovereign people)。

圖片來源:http://www.scxp.net/blog/default.asp?id=376

延伸閱讀
PS. 這篇文章有點長,如果你看到這,我先在這裡跟你說聲謝謝,畢竟我認為再釘著螢幕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個人眼力不好),更何況我的BLOG字體設定的不是很大(太大會版面會太長),這個問題我已經盡量不放進情緒化的討論了,我抱持的態度是把問題說清楚,因為政論節目從來不會把問題說清楚,但是人民有知的權力。
內容有一點牽涉到政治學的專業術語,已經盡量以附註的方式放在後面,希望大家看得懂,我一直覺得政治學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個人也是學政治的,希望能夠透過簡單的方式讓大家瞭解一些政治發展的邏輯和政府體制,歡迎大家議題來討論這個話題,最後還是要說聲,感謝您收看這篇文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權力風暴:一場羊入虎口的遊戲。

壞人戲劇學:番仔火、雞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