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07

六弄咖啡館 (#9)

Image
作者:藤井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7.09.06 ISBN:9789861249094 這個月剛發行的 藤井樹 (吳子雲)作品,我第一次接觸藤井樹的書是在高中,看了一本叫做 《有個女孩叫Feeling》 ,那時候我不太了解這個人是誰,而且對網路小說概念是模糊的,連自己看過覺得非常好看的 《檞寄生》 也不知道原來它是網路小說作家的作品。直到看了藤井樹的書之後才真的了解網路小說這種新型態的出版作品,而後來也該始把藤井樹所有作品看過、蒐集。 一直以來看藤井樹的作品,其實近幾年來發生很大的變化,早期的 《貓空愛情故事》 、 《我們不結婚,好嗎?》 、 《這是我的答案》 、《有個女孩叫Feeling》很明顯的可以發現是偏重大學愛情生活的作品,但是直到後期 《B棟11樓》 、 《這城市》 漸漸的開始改變,不在只是單純的描寫大學生活中的愛情故事,反而加入更多其他的元素,就如同藤井樹自己說的到了一個階段正在開始打破自己以前所習慣的方式,開始漸漸要擺脫以往下筆著重在大學生活以及愛情的部份,但就我個人看法這兩部上下集的作品還是有所侷限在「藤井樹風格」之中。 去年出版的作品 《寂寞之歌》 ,記得我看完書之後寫下的短評以「藤井樹變了!」開頭,可以發現進入新的階段,跳脫了大學生愛情生活層面,反而去探討「生活」面向的問題,運筆的方式略為帶著點 村上春樹 的風格,這篇文章不是要介紹這本書,所以僅以此帶過。 《六弄咖啡館》 是今年最新的作品,根據自序可知這本書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但如果只是跟以前一樣的話,那就也不足為奇,反而是花了太多時間。(平均完成以本十萬字的網路小說約三個月左右)但是這部作品從運筆開始就可以發現藤井樹不一樣的地方。擺脫了以往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架構主體故事,六弄咖啡館一開始出場的卻不是主角,也不是主體故事中的人,企圖架構出 時空回溯 的模式,所以一個上班族小姐進入一家咖啡館開始揭開故事的序曲。 「咖啡」是藤井樹很喜歡的題材,我猜想應該他常跑咖啡館吧!既然書名有咖啡書中當然也就從咖啡館開始,但這卻不是故事發生的地方,而只是故事發生之後的結果,反倒是透過咖啡館的老闆蕭柏智展開故事。但有趣的地方卻在於一開始老闆卻自稱為關閔綠,也因為這樣讓接下來故事的發展更具有張力,從高中到大學那一段愛戀的故事,寫愛戀的故事是藤井樹拿手的老本行,當然裡面的筆法非常的引人入勝,高中生那種不敢

歷史是一張薄薄的紙(#8)

這篇是 陳文茜 在 文茜小妹2 寫的自序,我很喜歡這篇文章,雖然看起來有點老人的感覺,可是真的很打動人心,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希望未來可以靠著一支筆,自己的分析、言語來對社會做點什麼,人生總是會充滿無力感,雖然我還沒到達那個年紀。 而且在我考高中的學力測驗作文,因為我看完這篇文章,所以其實有點類似的把格式模擬寫出,最後結果成績還不錯,我不算抄襲啦,只是我寫文章的時候一直抱著看完這篇文章的情緒,記的作文題目好像是要寫未來給自己的一封信吧,我也忘記了。 因為本週我出去遊玩,沒有時間寫長文章,就用這篇代替吧,不好意思了各位! 翻過年曆我已四十七歲了。四十七歲女人當然算老,四十七歲男人,也多半與英雄絕緣。亞歷山大三十三歲,已征服全世界,死在印度;項羽三十一歲,已飲恨烏江。他們的人生不需走太長,已笑傲天下。 老了,不只皮囊老了,心也老了。翻翻自己一年來寫的文章,盡是些時代匆匆的感傷,沒幾篇俏皮佳作。我看著鏡子想,是我看老了江湖?還是江湖看老了我? 年輕時看到西楚霸王項羽投烏江,總覺得人生走到末了,就該求個相同死法。霸王三十一歲,帶著八百名追隨者突圍南下,走到長江西岸的烏江,只剩二十六旗。烏江亭長準備了小船,勸他到江東稱王,項羽笑著說:「我當年帶江東弟子八千人西征,如今誰也沒生還。」最後留下一句「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也沒臉見他們了。「他們即使不說什麼,我項羽難道不問心有愧嗎?」 霸王膽子大,能將生死如此置之度外,還靠情人虞姬已經比他先死了。虞姬知道霸王已四面楚歌,明知必然一死,先殉了情。她用自殺讓情人免去死的恐懼,「死亡不算什麼,我都死給你看了,君請隨我而來」。沒有她唯美的生死戀,就沒有西楚霸王狂飆的死法。上下古今,自從虞姬隨大王,受風霜、受勞碌,最後消卻,留下最美的故事。 虞姬死的時候,當然年紀更小。我現在活到四十七歲,當然只能看霸王,真效法虞姬,也不會有人覺得唯美!不過四十七歲女人想當霸王,誰又願意為我殉情?有這種「笨」男人嗎? 四十七年,我最大的感概,發現 歷史是張薄薄的紙,底下充滿激情;所以歷史的紙,常免不了要破。 胡適在五四運動前,想當自由主義的播種者,他要大家只談問題,不談主義。但狂飆的五四來了,激情的民族主義出現了,掩蓋在薄紙下的激情,戳破了表面的紙,胡適的問題不見了,五四變成一場主義激情的運動。 就因為歷史是一張薄薄的紙,所以歷史從來不往人們所構思的直線發展。

從超級星光大道看「消費平凡」(#7)

如果要說上半年最熱門的節目,第一名十之八九屬於超級星光大道,從沒有人願意參加攝影到最後攝影棚人滿為患,說他們是最火的節目,一點都不為過。「星光幫」成為年輕人之前最常出現的話題之一,楊宗緯、林宥嘉、蕭敬騰好像沒有人不知道他們能唱、會唱,不過到了第二季,節目卻也爭議不斷,不公平、內定等等傳聞甚囂塵上,先拋開這些紛紛擾擾不說,來看看星光大道為什麼成功。 看完工頭堅之前的文章 「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方程式」 ,我認為其中還少了最重要的一樣,大眾媒體中最重要的「大眾消費」,就像流行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大眾開始消費,名牌因為名人消費成為時尚流行、科技因為消費成為第一品牌,而星光大道提供了什麼樣的大眾消費: 「平凡」 。平凡是一種很難具象化消費卻無所不在的東西,在你我身旁所有東西因為跟我們有接觸所以是平凡的;在別人身旁的東西如果跟我有所碰撞那也是平凡的;沒有時間的問題、沒有距離的原因,只要 觸手可及 、 感同身受 那都是一種平凡。反過來說,不平凡就是那種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許一輩子也遇不到一次,如果遇到叫幸運,如果遇不到就一切都託付給命運。就因為平凡無所不在,所以容易忽略,可是另外一面也是更容易消費,促手可及,當我們想要消費的時候,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甚為低廉 ,就經濟學的理論而言,當然會促進消費的增加,如果今天是要我們消費那種遙不可及的事情,大多數人反而會轉向選擇做白日夢。而平凡卻是每個人都可以消費起的物品,因為這樣,所以消費量當然會增加。 那什麼叫做消費平凡呢?消費是一種商業行為,可以擺在經濟理論架構中研討,決定消費最重要的事情在於「價格」(price),放入單純的經濟理論,當市場交易量與產品的提供量,透過自由經濟市場可以獲得競爭下完美的價格,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供需均衡」 ,套用大家熟悉的一個名詞 「供過於求」 ,在經濟學的討論中我們常常把橫軸定為數量(quantity),然後縱軸定為價格(price),如今我們把橫軸定為「收視率」,縱軸定為「話題性」,需求(demand)端為社會大眾,供給(supply)端視為選秀節目,主要的消費物品是「平凡」。前述因為平凡的交易成本低,所以需求端的需求呈現大量的趨勢甚至可以設定成水平線的絕對彈性,那如果選秀節目只有一個,當然supply不是同步上升,可以發現在兩軸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可以是謂一種消費平凡,選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