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09

如何再次定義台灣價值?

Image
前些日子馬總統下令劉內閣在三個月內去尋找台灣的定位,在不管是不是因為被高度的經濟衰退所震撼,或者是被長期低迷的民調嚇到了,我覺得這對台灣來講是一件很正確的決定,當然有人說「三個月」真是令人羨慕的時間,看著歐巴馬一上任就面對高度的美國危機,馬英九還有三個月,不知孰優孰劣。 的確,不管究竟有多少的人持哪方面的看法。 台灣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 。 台灣近代史才剛剛開始要寫,我們脫離了日本的殖民時期,進入了所謂中華民國的時代,台灣在每個年代都持續不斷尋找自己的價值。 1950年代,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台灣由於動盪不安、內戰頻仍,所以我們定位台灣在一個 「反共基地」 的定位之上,在那個年代,多數人的希望是能夠回到中國故土,真的能夠光復大陸,解救在共產黨統治之下救苦救難的同胞。 1960年代,台灣政治高度管制-戒嚴時期-沒有自由,反共的情緒依然還在,身處在農業時代,台灣依然還是靠農產品的出口讓自己持續有國際競爭力,政治上在聯合國台灣依然代表中國,台灣的價值所在 「國際認同」 ,以及反共情懷之中。 1970年代,1971年聯合國中國席次正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政治上頓失依靠,我們不願意承認中共的政權,自然也不會承認中共正逐步茁壯,1971年從中山高速公路(國道一號)開始,台灣推出十大建設,經濟面向開始走向自己,隨後的石油危機、中美斷交,雖然都影響著台灣,不過我們把價值鎖在 「奠定台灣發展基石」 之上,為了讓下一代更好,所以我們大興土木。 1980年代,政治上的台灣正式邁向自由化、民主化兩大訴求,1977年7月15日正式解嚴,經濟面我們找到了一盞明燈 「高科技」 ,邀請張忠謨先生回來創立「台灣積體電路」,以高度勞動力優勢的情況之下,我們奠基在出口產業之上。 1990年代,第一次正式的民選總統,政治步入體制上更成熟的階段;台灣獲得高科技島的美譽,開始發展更多的高科技產業,大幅度的經濟奠基在 「出口」 之上,我們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榮景。 2000年代,第一次政黨輪第、第二次政黨輪替,都發生在這個階段。政治動盪,經濟也不安穩,台灣似乎比別人晚了一步,卻又不知道該怎麼持續向前。 2007年起至今日,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讓台灣原本高度倚賴的美國市場受創嚴重,2009年1月台灣出口下滑58.6%,等於是宣告台灣高科技產業沒有經過寒冬就進入了冰河時期,從1980年代以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