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08

與歐美不同的亞洲

Image
全球金融危機去年開始到今年都還沒有解除,美國宣佈以7000億拯救經濟的同時,歐洲銀行卻開始面臨龐大的金融問題,就如同美國從去年以來漸漸發生的一樣,開始信貸危機嚴重,更嚴重的是信心瓦解,銀行間彼此不信任,不斷攀升的隔夜拆款利率促使產生了嚴重的流動性風險,龐大的銀行、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不願意借錢給別人,小銀行需要短期借貸的卻借不到錢,整體的系統性風險油然而生。 但是亞洲呢?是否會因為全球化的危機而身陷金融風險無法出來,系統性的風險是否真的會重創亞洲?的確,美國打噴嚏,全球都會大感冒,尤其是所有產業的最後一道防線「金融」,當政府干預的時候,正式在宣告金融業時代已經結束,被政府管制的行業是不會有利可圖的。 不過對亞洲來說,情況顯然跟歐美兩國不一樣,但是政府卻始終認為需要跟全球景氣、作法連動,才有顯現自己國際化的可能,但是卻完全忽略各自的文化背景之差異,尤其經濟是長期累積的情況,跟著歐美施行政策,實際上並沒有治標治本的感覺,更可能造成惡化。 全球股市崩跌主要從美國開始,截至本週都沒有結束,日本景氣也直接向下翻轉,但是台灣、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股市雖然崩跌,但是尚未出現大型金融機構,因為各國金融機構相繼宣佈倒閉的關係,造成了亞洲的金融機構必須不斷認列壞帳、資產減損,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情況與歐美並不相同。 以台灣為例,首先,台灣的金融商品構造遠不如美國來的發達,並且我們並沒有針對金融商品設計的大型證券商,讓我們受傷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大部份會投資外國的商品,造成我們的經濟跟外國連動,但是台灣整體來說,並沒有「自己」的商品造成了巨額虧損。 其次,這次引發金融危機的前哨站為「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問題,導致二房危機、投資銀行倒閉,連帶美國整體經濟向下修正(decline),可是這些問題在台灣嚴重性遠不如美國,根據歷史背景台灣長期的房貸還款率都是維持一定水準,而且我們的房貸比率並非相當高,這可能導因於中華文化的傳統。另外一方面,台灣並沒有大型的綜合證券商獨立經營,目前台灣最大的證券經紀商「元大證券」也是歸於金控體系之下,其他我們熟之的券商並沒有極度的擴張他們承銷(underwriting)的功能,甚至大型公司都會使用自己的證券部門進行證券承銷業務,也連帶減少了綜合證券商操作不當的風險。 最後,台灣與美國的消費習慣全然不相同,美國之所以引起房貸問題是因為美國買房子是

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

Image
兩個月來金融風暴不斷的侵襲全球,在美國最重要的消息則為所有單純只做投資銀行業務的大型投資銀行全數宣告消失,除了之前遭到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收購之貝爾史登(Bear Stearns)之外,第四大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宣告倒閉,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接受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收購,第一大及第二大的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宣告轉型成為銀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以期盼可以得到更多來自於FED和FOMC的現金融通。 對台灣人來說,非本科出身的人,很少知道這些地區的分別,先說明一下這三種不同的金融機構以及FED,如果要說與台灣對應的話大概就是 「投資銀行=綜合券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銀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FED=中央銀行」。 1. 投資銀行:美國早期並沒有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區分,1933年,美國經歷大蕭條以來的復甦時期,美國產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失業率攀升到25%以上,在風暴過後美國參議院重新檢視了問題產生的原因,認為當時大型的金融機構是造成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所以決定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業務分開,以分開兩種業務操作性質不同產生的風險,制定出 Glass-Steagall Act ,最出名的分家即是我們現在大小摩兩家銀行,原本均屬於摩根集團(J.P. Morgan Co.)分為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與商業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2. 商業銀行:同為1933年之後的產物,就如同我們台灣熟之的商業銀行運作模式,主要的業務為存放款,可以針對需要的資金進行融通,當然其他的投資類別主要為債券類的商品,也可以投資股票等業務,但 需要在一定的規範之下進行 ,例如存款準備率,資本適足率的情況都需要吻合。 3. 銀行控股公司:1999 金融現代化服務法案( Gramm-Leach-Bliley Act ) 通過就是台灣所謂的金控公司,能夠整合其他業的業務,也形同廢止1933年制定之Glass-Steagall Act,自始美國金融體系進入一個戰國時代,花旗銀行與Travelers Group合併成為花旗集團(Citi Group),

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審

Image
報名參加這次的華文部落格大獎是個很奇妙的機會,某一天自己不知道在上什麼網的時候,就看到了今年已經開始舉辦這個活動,自己寫部落格的時間也沒有多久,大概快要滿一年的時間(專心寫的時間),想說給自己做一個紀念,就讓自己報名了這個活動。 初審入圍已經讓我自己很開心了,畢竟我很難定位我的BLOG算是哪一個類別,但是就我個人的寫法,應該算是訊息觀點類別的,有六十幾個入圍者,以我寫作的功力以及對事情的看法,其實跟很多其他入圍者是沒有辦法比的,很多有名的筆者、作者都是這次的入圍者,所以我抱著隨緣的心態,不過入圍就是肯定,得獎當然開心,但是需要緣分的。 也要再一次感謝大家持續的支持這個部落格,未來也將盡力的跟大家講講自己的觀點。 圖片來源: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