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級星光大道看「消費平凡」(#7)

如果要說上半年最熱門的節目,第一名十之八九屬於超級星光大道,從沒有人願意參加攝影到最後攝影棚人滿為患,說他們是最火的節目,一點都不為過。「星光幫」成為年輕人之前最常出現的話題之一,楊宗緯、林宥嘉、蕭敬騰好像沒有人不知道他們能唱、會唱,不過到了第二季,節目卻也爭議不斷,不公平、內定等等傳聞甚囂塵上,先拋開這些紛紛擾擾不說,來看看星光大道為什麼成功。 看完工頭堅之前的文章「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方程式」,我認為其中還少了最重要的一樣,大眾媒體中最重要的「大眾消費」,就像流行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大眾開始消費,名牌因為名人消費成為時尚流行、科技因為消費成為第一品牌,而星光大道提供了什麼樣的大眾消費:「平凡」。平凡是一種很難具象化消費卻無所不在的東西,在你我身旁所有東西因為跟我們有接觸所以是平凡的;在別人身旁的東西如果跟我有所碰撞那也是平凡的;沒有時間的問題、沒有距離的原因,只要觸手可及感同身受那都是一種平凡。反過來說,不平凡就是那種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許一輩子也遇不到一次,如果遇到叫幸運,如果遇不到就一切都託付給命運。就因為平凡無所不在,所以容易忽略,可是另外一面也是更容易消費,促手可及,當我們想要消費的時候,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甚為低廉,就經濟學的理論而言,當然會促進消費的增加,如果今天是要我們消費那種遙不可及的事情,大多數人反而會轉向選擇做白日夢。而平凡卻是每個人都可以消費起的物品,因為這樣,所以消費量當然會增加。 那什麼叫做消費平凡呢?消費是一種商業行為,可以擺在經濟理論架構中研討,決定消費最重要的事情在於「價格」(price),放入單純的經濟理論,當市場交易量與產品的提供量,透過自由經濟市場可以獲得競爭下完美的價格,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供需均衡」,套用大家熟悉的一個名詞「供過於求」,在經濟學的討論中我們常常把橫軸定為數量(quantity),然後縱軸定為價格(price),如今我們把橫軸定為「收視率」,縱軸定為「話題性」,需求(demand)端為社會大眾,供給(supply)端視為選秀節目,主要的消費物品是「平凡」。前述因為平凡的交易成本低,所以需求端的需求呈現大量的趨勢甚至可以設定成水平線的絕對彈性,那如果選秀節目只有一個,當然supply不是同步上升,可以發現在兩軸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可以是謂一種消費平凡,選秀節目提供平凡給大眾去消費,然後透過「供不應求」的現象,自然不管是收視率跟話題性都會不斷地湧入,從超級星光大道可見一斑。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大約每一戶家庭都有的「電視」,而且是在「無線頻道」,提供一個「舞台」,參加的人卻是那種跟大家一樣的「平凡人」,所以如果要說超級星光大道提供了社會大眾什麼,我想就是實現夢想的機會,那為什麼成功,我把它定義為「消費平凡」。節目的構成元素:「唱歌」、「夢想」,是生活中在平凡不過的東西,像工頭堅說的KTV文化讓唱歌變的平凡,然後每個人都擁有夢想,或許不是要當大明星,可是夢想也是平凡的東西,而這些元素卻造成了選秀節目的成功。 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平凡的面向,楊宗緯、蕭敬騰、林宥嘉他們這些人更是平凡不過。媒體透過傳播有一種功能,許多觀眾會不自覺的在心理層面將自己投射到電視那端的角色之中,沒有自信的楊宗緯、講話不超過三個字看起來害羞的蕭敬騰、總是透露出學生氣息和堅持的林宥嘉,這種東西是再也平凡不過的,或許正是很多人缺乏肯定自己的自信,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向別人一樣滔滔不絕的聊天,很多人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時期,擁有許多自己的堅持以及理想,他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能夠完成自己心中的想法,透過觀看超級星光大道,雖然不是自己,但心理層面的投射卻讓自己深入舞台時空之中,看到楊宗緯用歌聲肯定自己、看到蕭敬騰自責的哭泣、看到林宥嘉比賽到最後選歌的堅持,他們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實踐自己的夢想,總覺得自己沒有機會的人發現原來夢想是可以被實踐的,別人實踐夢想,也帶給自己無限的可能性,所以大家更願意跟著節目不斷地起伏,只要有觀眾願意跟著節目一起運作,那節目自然就會活過來了,可以發現第一季的星光大道就是因為不斷的起伏,收視率也不斷的晚上攀升,從原本不到1的收視率,總決賽那天收視率是7.9,簡單的結論-超級星光大道成功了。 談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東西應該不是消費平凡,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夢想的可能性,但我不這樣認為,這篇文章其實應該在早一點之前跟著星光大道的火紅發出,直到現在自己才開始打感想原因在於我持續的觀察第二季,用收視率來評斷節目的話,可以發現第二季開播至今收視率大概只維持在4左右,而且不是穩定的攀升,反而是有起伏的狀態,那第一季跟第二季差別在哪邊?為什麼收視率指數呈現不同的趨勢,這是為什麼我不認為節目的成功跟夢想實現可能性,因為第一、二兩季都是一樣的型態,都提供夢想實踐的可能性,都提供高額獎金發片合約,但第一季聲勢如日中天,第二季卻只維持中等的水準,回到我提出來的論點:「平凡」,我把平凡定調為無限大的需求,所以平凡在社會大眾的需求端並沒有消失,那消失的是什麼?看來是供給端,可以發現第二季的星光大道參賽者好像不在平凡了,從許多網路聲浪批評評審不公,周定緯表哥走音被爆保送方志友一路過關斬將等新聞,評審大放厥詞的說:「我們不是只針對歌聲,是選明星,評審認為他有明星特質。」所以星光大道提供的東西不再是平凡了,平凡減少了,他們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平凡人了,可能是那種生下來就具備特質的人,而這種人不再促手可及,離我們甚為遙遠,簡單而論就市「不平凡的人」。根據我之前提出來的簡單圖形,收視率當然會下滑了(供給減少、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話題性增加、收視率下降),因為提供給我們「平凡」的感覺少了,從平凡到不平凡爭議變多、信任感消減、收視率弱化。因為節目不再平凡,評判標準不再平凡,參賽者不再平凡,而最後提供給觀眾的感覺也不再平凡。 因平凡而起,也因不再平凡而弱化。其實選秀節目一直以來循環在電視圈中,從超級新人王、偶像大勝戰到現在的超級星光大道,繼而產生無敵星鮮人、超級偶像等等,選秀一直都是具有話題性的一個節目議題,雖消費平凡是很簡單的事情,製作單位或許也明瞭只要能夠提供平凡這個商品給大家消費,自然可以有收視率,引起社會大眾的討論,但平凡的事情總有一天會不再平凡,那時候徒然具有話題性卻必然流失掉一群觀眾,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選秀節目最長壽的僅只有一個「五燈獎」,因為他們不靠話題,一直都是平凡的路線,單純卻永遠最貼近生活,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選秀節目當創造十足的話題之後,自然的也會拉低收視率的原因,我覺得超級星光大道要長久必須要先撐過這樣一個循環,回到下一個平凡。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