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 (中) 轉機等於危機 (#12)
上一篇談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為不爭的事實,但是其實轉機下隱含著危機,經濟崛起使得每個人平均所得提高,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是美德」一直都是最為人所提倡的。 高儲蓄率 成為中國最為嚴重,也可能普遍影響未來的問題。 ∮家庭高儲蓄 儲蓄可分為企業、政府、家庭,中國整體儲蓄率高達46%,遠遠高於其他先進的工業國家的15%左右,很大的因素在於 中國傳統的社會文化並不是鼓勵消費的 ,而是告訴大家盡量開源節流、勤儉持家。另外一方面是中國缺乏一種可以妥善運用的投資工具。 消耗儲蓄主要在兩方面:投資和消費。其中投資又比消費容易的多,依照常理,既然是投資必然會有所回報,這種可以獲得報酬的方式,其實正是保守成性的中國人需要的,但在最近中國股市大漲以前,並沒有任何好的理財工具,可以提供穩定的報酬,除了放在政府經營的銀行之中,也很難得到額外的利息、投資報酬。這點可以從2006年大陸股市上漲幅度迅速,「炒股」成為中國人民重要的投資以及閒暇時間的活動之一, 股市的高報酬率讓長期僅定期存款的民眾產生了觀念上的改變,但當面臨股市高風險性的時候,中國民眾保守想法也毫不吝嗇的表現出來 。今年六月,中國股市再度震盪下挫,許多個體散戶以最快的速度收手,還沒有加入股市投資行列的民眾也望之卻步,致使中國國民儲蓄一下子又增加了1600多億元,全國國民儲蓄17兆,股市與儲蓄的互動效果強烈展現。 除了投資以外就是消費,但其實中國人與其說節儉不如說是「窮怕了」,大部分進行消費的不是廣大因為經濟發展所得逐漸提升的勞工階級,反而是大戶人家,這樣的 消費基礎高度M型化 ,小家庭不敢消費,因為他們擔心未來錢不夠,大戶人家不斷的消費,成為奢侈品的老主顧。那不消費的錢又將流向何處?沒有錯,就是往銀行去,同時大戶的賺錢能力遠比花錢能力好,所以不僅僅是小戶人家,連大戶人家都有一定比例的存款,銀行於是就把國民儲蓄不斷的累計上去,中國成為高儲蓄的國家。 ∮企業少投資 高儲蓄狀況除了家庭以外,還發生在企業界。雖然中國前景一片看好,但是其實企業在投資中國仍有深深的疑慮,主要的原因在於政府的不穩定狀態,在大陸現行的以黨領政體制之下,書記永遠高於各縣行政首長,也就是說黨才是最高的決策中心,當地方首長想要進行什麼開發的時候,沒有黨的支持,門兒都沒有。 中國剛結束的十七大,除了金融界大幅提升地位以外,其實更需要注重的在於中國提出了 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