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要做直銷?(#10)

最近新聞充滿著對森青利通公司跟大學間的抗戰,有些人說「加入直銷有什麼不好,總比讀大學好吧!」記者採訪時後,更有貴為台灣第一學府的學生公然對記者咆哮,其實直銷這個行業在台灣盛行已久,甚至是在日本更為許多主婦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為什麼有些人對於直銷很反感(包含我在內),其實可以從幾個地方看出這次的爭議:是否以詐騙手法吸引學生?但是這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所在,現在爭執最主要的問題是:只要我能夠賺錢,月入十萬甚至百萬,我加入直銷公司有什麼不可以。 其實,直銷的模式很簡單,有一個公司提供商品,然後他需要人力幫他們銷售,他們說法是在找銷售員,或者好聽一點稱之為業務人才,然後用業績的分紅制度,簡單而言就是「賣越多、賺越多」,而且不能夠沒有業績,不然這樣就沒有分紅啦,也就沒有收入,所以加入銷售行列(會員)時一定要先購買一套商品,然後自己有業績之後,公司才會進行正式的評價。 乍看之下,這一種銷售模式並沒有什麼不好的「no pain, no gain.」很符合人之常情,自己先投資表示對公司忠誠,對產品認同。那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爭議,甚至是社會集體的反感(此部分集體不代表社會全體)?原因是:「加入的人是誰?」,通常進行直銷模式的最末端,簡稱為下線,往往都是主婦、大學生,真正屬於藍鑽階級的往往是公司高階人員,他們沒有業績壓力,不需要出門銷售商品。可是主婦、大學生因為自己已經先行投資,可能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金額,他們有銷貨的壓力,自己沒有辦法完全消費自己先行投資獲得的商品,所以轉手成為他們第一次的獲利來源,然主婦跟學生的人際網絡有限,他們人脈觸角不夠廣、深,做推銷員生意,如果只做自己身邊的人,往往最早失敗。 除了銷售貨品的抽成以外,直銷的最大重點在「人」,找下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只要你能夠拉人近來,近來的先行投資就是一種商品的消費,公司自然會有營業額,所以激勵「人拉人」的獎勵制度應然而生,只要拉人近來就頒發獎金,很類似台灣行之已久,早期的老鼠會運作模式,只要人頭夠多,什麼都可能可以達成,尤其是一個如果消費1萬,一個人又拉兩個人進來,一個人可以帶來的產值就是3萬,如果全公司擁有1萬個銷售員,光靠先行投資就可以擁有3億的營業額,假設全體的獎金比例為10%,公司人可以保持在上億的業績,當然此部份還沒有加入銷貨收入,如果加上去,公司不需要設立總部,只要有物流中心,就可以輕鬆達成每年上億的營業額,淨利可能保持在50%左右,而正式員工數卻保持低廉,可以發現,只要「人拉人」的模式不斷存在,就可以不斷為公司創造利潤。 有了人,商品就再也不是重點,不論是森青利通、克緹國際、NuSkin等等直銷有名的公司,都是一樣,人自我創造的業績,就足以有龐大的利潤,商品不論是有機蔬菜、高級化妝品、美容產品都是一樣,因為只要有人就會有銷售,就會有業績,然後有利潤,就算把獎金提升到20%,只要將成本壓低在30%以內,還是可以維持50%左右的利潤,所以獎金再高,毛利率遠比其他行業帶來的多,當然這時候營業不是靠金牌業務員的三寸不爛之舌,而是靠因為獎金誘因進入的「新貴」。 大概了解直銷的獲利模式之後,我根據投資報酬的方式來分析為什麼大學生願意休學加入直銷行列。如果我們以讀大學是一種投資,先不算補習費、高中學費,單單就大學學費部份,公立學校以每學期25000計算,大學四年8學期所需投資為20萬,倘若為私立學校每學期學費更高達50000左右,那投資金額更高達40萬。最新資料統計平均大學畢業生薪資落在22000~28000之間,以最高28000計算,他們需要7個月才能回本,而後始有存款,但不能忽略此部份卻忽略生活費等計算,預計每個月如果只能存下8000左右的費用,大約需要25個月才能將學費存回,也就是剛出社會的25個月(兩年多)就是做白工,此種形況放入私立學校直接上升到50個月(四年多)。 但是加入直銷就不同了,我加入之後先繳10萬的先行投資成本,然後每拉一個人假設佣金為2000,我只要拉了50個人就可以回本,其中還不包含我每個月自業績的分紅,而且每個月下線的業績還可以進行分紅,預設每個人在10個月內才能夠拉到50個人,最晚也只需要10個月就可以回本,開始存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論在怎麼算,只要我有勇氣,就可以從直銷裡面賺大錢,而且又快,又不用被綁時間在上班,自由的銷售產品,發揮自己top sales的手段。由此可知為什麼很多讀師範體系的學生願意加入直銷行列:第一,師範體系已經不再保證就業、第二,師範體系除了當教師以外,很難找到其他領域相關工作、第三,流浪教師現象呈現教師已經供過於求。與其讀完大學後領2萬多的薪水,不如所幸休學專心投入直銷行列。 除了上述的投資報酬理論上的較高以外,因為加入直銷必然投資將要銷售的產品,前文也已經提出了「先行投資」的概念,必須要先拿出一筆錢讓自己有業績,為了讓自己剛開始的業績亮麗,所以很多人願意拿出很多的錢,然後投資很多的商品,相信憑著自己過人的口才以及人脈可以銷出去,只種先行投資往往最後造成直銷人員騎虎難下的原因。只要投資了,自然回本的壓力,人有不願意認輸的個性,往往不認同自己要「認賠殺出」,所以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辦法離開直銷,人脈用完了,因為業績的壓力,只好投入更多的先行投資,重複循環之下,當然先行投資就好像自我的負債一樣,商品沒有銷出去,就像銀行要面對不良債權,只好全部認列,造成極大的虧損,一旦虧損必須要有獲利賺回,就這樣再次投資,然後虧損、投資,循環下去。 以我個人意見,我認為大學生休學轉投直銷的懷抱並非全然無道理之事,台灣長期以來大學爆增,雖然實現了本島內一縣市一大學的政策,卻也使得大學生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之下變的不值錢,所以畢業起薪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然國際油價飆漲,長期看多的情況之下,物價水準上揚幅度遠大於薪資水準上揚的幅度,這樣不合理之下,學生對於「文憑」價值當然開始質疑,究竟我讀的大學是否有用,我不是讀名校,那未來應該是沒有競爭力的吧! 循著這樣的思維,可以理解,許多學生願意提早投入職場,然資本主義社會下,教育商業化,文憑變成了企業界最簡單設定門檻、鑑別人才的機制,沒有文憑沒有辦法找好工作,但是讀大學的CP值(Cost/Price)實在太低,直銷成為他們處境下最佳的選擇,不用在意讀書的成績,也不用在意課業壓力,只要能夠有人脈就有錢賺,這對學生來說人脈可能是最簡單建立的,直銷便會流行,有人賺到前有人卻血本無歸,但這些問題不是用心戰喊話就可以解決的,政府應該思考如何透過自己那雙有力的手(看得見的手),進行大環境的改變,將大學管制、控制經濟高溫的情況,才是從根本方法做起。 延伸閱讀: 大學生打工創業 不容汙名化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