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不同的亞洲


全球金融危機去年開始到今年都還沒有解除,美國宣佈以7000億拯救經濟的同時,歐洲銀行卻開始面臨龐大的金融問題,就如同美國從去年以來漸漸發生的一樣,開始信貸危機嚴重,更嚴重的是信心瓦解,銀行間彼此不信任,不斷攀升的隔夜拆款利率促使產生了嚴重的流動性風險,龐大的銀行、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不願意借錢給別人,小銀行需要短期借貸的卻借不到錢,整體的系統性風險油然而生。

但是亞洲呢?是否會因為全球化的危機而身陷金融風險無法出來,系統性的風險是否真的會重創亞洲?的確,美國打噴嚏,全球都會大感冒,尤其是所有產業的最後一道防線「金融」,當政府干預的時候,正式在宣告金融業時代已經結束,被政府管制的行業是不會有利可圖的。

不過對亞洲來說,情況顯然跟歐美兩國不一樣,但是政府卻始終認為需要跟全球景氣、作法連動,才有顯現自己國際化的可能,但是卻完全忽略各自的文化背景之差異,尤其經濟是長期累積的情況,跟著歐美施行政策,實際上並沒有治標治本的感覺,更可能造成惡化。

全球股市崩跌主要從美國開始,截至本週都沒有結束,日本景氣也直接向下翻轉,但是台灣、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股市雖然崩跌,但是尚未出現大型金融機構,因為各國金融機構相繼宣佈倒閉的關係,造成了亞洲的金融機構必須不斷認列壞帳、資產減損,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情況與歐美並不相同。

以台灣為例,首先,台灣的金融商品構造遠不如美國來的發達,並且我們並沒有針對金融商品設計的大型證券商,讓我們受傷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大部份會投資外國的商品,造成我們的經濟跟外國連動,但是台灣整體來說,並沒有「自己」的商品造成了巨額虧損。

其次,這次引發金融危機的前哨站為「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問題,導致二房危機、投資銀行倒閉,連帶美國整體經濟向下修正(decline),可是這些問題在台灣嚴重性遠不如美國,根據歷史背景台灣長期的房貸還款率都是維持一定水準,而且我們的房貸比率並非相當高,這可能導因於中華文化的傳統。另外一方面,台灣並沒有大型的綜合證券商獨立經營,目前台灣最大的證券經紀商「元大證券」也是歸於金控體系之下,其他我們熟之的券商並沒有極度的擴張他們承銷(underwriting)的功能,甚至大型公司都會使用自己的證券部門進行證券承銷業務,也連帶減少了綜合證券商操作不當的風險。

最後,台灣與美國的消費習慣全然不相同,美國之所以引起房貸問題是因為美國買房子是以投資客的角度,認為房子是投資,而之前在低利率的時候進場,所以導致利率升高下產生的違約(default)。(這種生活習慣將在之後以詳細於周末專欄寫出)台灣專作房地產投資的人不多,對於房子來講除了保值就是完成五子登科的夢想,要真的用投資的角度,覺得最後人生不留下一棟房子當做遺產,其實完全背離台灣長期創造的社會價值,這樣也減低了台灣面對金融問題的風險。

從以上來看,台灣面對的問題主要在信心問題,不過看到全球市場不景氣,政府的政策只希望跟國際連動,但是從來不問原因的情況,反而造成了信心崩潰的問題更加嚴重,當前應該要能夠回到台灣自己的主體經濟面向討論,長期我們的經濟文化以及最近面對的危機(crisis)是否有自己的解決之道。

圖片來源:http://www.answers.com/

PS. I am busy these days because I'll have a test tomorrow. 但是不寫出一點東西,感覺自己很想分享自己的觀點,所以就找個早上的時間寫出來,感謝大家的支持!!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