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問題不在評鑑,在態度!


昨天晚上在看大學生了沒,主題是大學評鑑不及格來跟大家說說真實的情況,其實要我談論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我實在沒有什麼立場,畢竟我個人目前就讀的大學實在是沒有太大的立場說我們拿的補助太少,或者是獲得的關注不夠多,還是有學生不想進來的問題,可是其實看了節目中幾位學生的發言,我覺得大學的問題實際上一直都不是評鑑的問題,而是一個態度的傳遞。

評鑑制度一直都是其來有自,我沒有辦法說很好,因為確實隱藏了很多不公平在裡面,也可以要比較技巧性的手段讓自己學校的評鑑優良等等,但是在一個強調進步的年代裡面,評鑑是最簡的也最經濟實惠的手段之一。第一,評鑑不會減少人辦學的誘因;第二,評鑑制度是了解大學最快也最簡單的解決方式;第三,這是我們目前知道比較合理的低成本衡量方法。

不得不說,現在一個強調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時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什麼事情都來打分數,用一個簡單的量表,就可以知道大概評斷的分數到哪個層級,聽起來很熟析,如果用白話文來說明,這個就是一種聯考(指考)制度。

相信每個大學生一定經過考試制度,不管是學測之後已經推甄申請上的,還是熬到最後一關指考的同學,如果大家認真的仔細回想,評鑑制度就是一種考試制度,只是參加考試的人不一樣,所以才改名叫作大學評鑑制度。如果大家都能夠接受大學應該要利用考試來分級的話,同樣的邏輯評鑑制度不是這麼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夠避免的一個部份就是,考試制度必然存在的不公平性,例如那些東西是出題老師常出的或者是有人猜題猜的準準準,所以他們比較厲害考的比較高分,死讀書的人因為技巧沒有人家好,所以我們拿比較低分。評鑑也同樣套在這個邏輯上面,比較對評鑑題目口味的學校當然會比較高分,比較不對口味的學校,自然分數就比較低。

不可諱言,只要有考試就有作弊的可能,評鑑制度亦然。只是有幾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大家對於評鑑之前會先通知學校這個部份,有人抱持反對的意見,用我上面陳述的邏輯來說,如果你今天要考大學,大考中心不公布哪一天是考試日期,然後忽然有一天就開始考試,會產生兩種可能,一種是所有的人時時刻刻準備考試的心情,一種可能是有些人單純的來碰碰運氣。但是長期以來我想兩種可能下的人都不會得到任何好處,那考試是為什麼呢?依我個人的看法,考試只是要讓你證明自己有多少的能力,評鑑也是想要知道這個大學有多少能力吧!

所以我個人認為評鑑只是想要了解到底這個大學能夠好到什麼程度,當然其中有很多評鑑標準不公平,例如學歷文憑認定教授的素質,這點我是覺得不太適合,畢竟有時候文憑不代表一切,硬體設備足用與否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討論,但是重點是大學的問題不在於評鑑,而是在於「態度」(終於要進入重點)!

我昨天看完節目,最明顯的一個感受就是「我今天沒有辦法提升,是因為教育部每給我錢」,這個論點傳達出來的態度就是,你今天要評鑑就應該要讓我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如果我沒有發展能力,你根本就是在把大學生出來,然後連奶粉錢都不付就走人,嬰兒當然會長的不好!但是大家還是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教育部是不是一個專責的財政補助單位,這一點直得深深的討論,就我的觀點而言,教育部應該有適當的財政補助,但是學校的建設絕對不應該全然依靠教育部的補助的有無。

第一,你願意花多少錢唸大學?台灣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市場本來就呈現一個過飽和的狀態,但是稅收並沒有成比例的增加,這是一個沒有使用者付款的概念,今天大家都知道要接受較高等的教育,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大學可以念,但是大家卻不願意花太多錢唸大學,稅收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預算都是特別預算計劃,又怎麼可能有足夠的餅分給這麼多的人。

第二,大學能不能倒?為了實現本島一縣市一大學的政策,所以台灣透過大學不斷的整併,然後升格之後已經完成這個夢想,但是在同個時間內台灣的學生人口數是沒有呈相同幅度增加,隨著大家生的小孩越來越少,未來許多大學可能面臨招生不足的命運,如果招生不足這個大學科系應該怎麼辦,當大學不能維持的時候,如果教育部接手,絕對也是不度的整併,可是大學高度同質化之後,整併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最後還是必須要面臨倒閉的問題。如果教育部會接首管理,那自然必須要面對到辦學者的道德分險的問題,是否會經營得當。

第三,什麼是好大學和爛大學?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價值觀,究竟什麼是好大學,大部分的人應該會說「台清交成政」還有公立的都是比較好的大學,私立的就要看學校了,輔大、元智、長庚還不錯,這是個人價值觀的判斷,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跟大家的想法一樣,不過我覺得這點在社會是很難改變的地方,如果你今天跟別人說府大比台大好,我會跟你說要看科系,但是很多人會露出一臉狐疑,然後繼續下個話題,這是社會價值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可以透過幾個人陳述改變的。

上面三個問題,如果大家有空也不妨問問看自己,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可是我們可以來看看我們覺得很先進的國家-美國-大學的景況。

1. Top20的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不管任何一種評比我們都可以發現,美國好的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著名的哈佛(Harvard)史丹佛(Stanford)耶魯(Yale)等等都是私立的,長春藤聯盟裡面的學校都是私立的,少數像加州大學(University Calfornia)、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是名列前矛的公立大學。這點證明了私立不代表沒有競爭力,他們的運作也不是透過政府給錢,而是民間募款是他們主要的資金,已進行研究等等,這點跟他們有很強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有關,不過這個趨勢可以讓我們來參考參考。

2. 高學費:在美國幾乎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學校學費都非常的貴,都是大概USD$20000一年起跳,最貴的公立學校一年可以到$30000以上,可見他們不是以低學費跟政府補助成為主要的來源,學生的學費是他們經營下去的動力,當然必須要能夠吸引足夠的學生來就讀,因為政府是不會在大學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的,第一名校哈佛一年的學費大概是$100000美金上下。

我不知道提出美國到底好還是不好,因為他們的GDP比我們高,所以我們學費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覺得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問題,大學評鑑好跟壞不是唯一的標準,而大學評鑑之後大學經營跟學生的態度問題才是重點,究竟我們心中怎麼面對現在的大學體制,這才是目前重要的問題,社會價值是難以改變的,我認為評鑑制度改革或者消失都不會造成價值觀急遽的改變,而當然還是要回到教育層面,可是資本主義運作勢必會有流動的情況,或許每個大學生應該反回來思考自己的優勢在哪裡?而不是把文憑放在能力之上討論。

PS. 說真的,實在是沒什麼立場討論大學評鑑,但是講出來給大家批評指教囉!!

圖片來源:http://w2.nioerar.edu.tw/basis1/706/01/01-10.html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