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問題的實是面與規範面

今天來討論一個比較學術性的問題,基本上也是我上課的筆記,這是在經濟思想史上面上到的思想家John Stuart Mill裡面在討論公共學術領域部份的兩個重要衝突,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命題:規範面(normative)vs.實是面(positive)

經濟學的論戰從來都沒有結束,而且特別的是每一個問題只要被提出來之後,在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重新套入來討論,後來的經濟學家一定會持續的討論,雖然近來經濟學已經進入科學會,很少人會專注在概念性的問題,不過就思想史來說,我個人覺得以前討論的議題遠比現在有趣多了,而且放入實際社會之中,也比較能夠跟現實有所聯結。

究竟什麼是規範面跟實是面的問題?這是以前經濟學家很關注的問題。

先來看比較單純的「實是面」的問題,任何學問都有一個很實際的東西,就是討論「是什麼?」用一個英文動詞來看就是「is」,用一個簡單的陳述分析或者數理模型來討論,問題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會變成怎麼樣,這樣的討論就是一個實是面的討論,過程中就是用已經有或者自己架構出來的理論背景,告訴大家最後會有什麼後果。舉例而言,如果今天石油價格上漲,用經濟學原理裡面的供需理論,我們可以判斷短期而言,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所以大眾的需求下降(需求曲線左移),最後的效果就是石油的總市場交易量會下降(局部均衡),如果討論到更長期的情況可能是廠商也會因為沒有市場需求所以減產,或者廠商不減產石油價格下降等等,但是一般均衡太難討論,所以接下來就一直都用局部均衡的討論結果。

因為實是面是討論is的問題,這是個有通解的討論,自然也不會引起太多的爭議,因為根據同一個模型、同一套理論背景而言,在一樣的假設之下,得到的結論會是一樣的,自然就不會有所謂不同的爭議。就學術的討論來說這是學者可以做到,也是潔身自愛的方式,但是這樣的討論在實際社會之中,貢獻的程度甚低。

為什麼?因為當我們知道結果之後,我們需要「好或不好」這樣的價值判斷來去引導政策的方向,如果討論到最後只是告訴我們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情,然後結束。對真的要決策判斷的人提供的資訊其實太少了,因為沒有意見的表達。

要加入判斷就會牽涉到「規範面」的問題,規範面要陳述的在於「應該怎麼做(ought to)」,不過進入規範面的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自己先有價值判斷,如果沒有價值判斷我們並沒有辦法去說出應該怎樣,當我們陳述應該要怎樣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偷渡了價值判斷的層次。從上面的例子來看,石油價格上漲造成需求降低,然後產量降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加入我們認為好跟不好就沒有辦法繼續討論,但是加入自己的判斷之後,我們就進入了規範面的討論。

就一個環保鬥士而言,石油產量降低是好是,因為大家減少消耗石油,排放的溫室氣體下降,另外一方面政府有更多的時間會去研發替代能源,造成未來環境更好的發展,所以石油價格上升是一件好事情,我們也應該要讓石油價格藉由自由市場決定。但是,就一個追求社會經濟福利的人而言,石油是現在全世界最依賴的能源,石油的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上漲造成了需求下降,未來可能沒有辦法有高度的經濟發展,經濟沒有發展就使社會福利降低,所以我們應該要想辦法透過各種手段去穩定油價,政府應該積極的扮演一定的角色,變成一隻看得見的手。

由此可知,只要討論到規範的時候,大家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而且有時候想法是相當兩極化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個人的價值判斷不同,這也是學者面臨兩難的地方。身為一個學者要能夠把實是面的問題處理好,只需要透過不斷的擴充自己的研究知識和工具就可以逐步達成,但是在討論規範面的問題時候,就會發現這已經不是把自己專業顧好的問題,而是牽涉價值判斷的問題,如果別人跟自己的價值判斷不同,自然別人就不同意我們的觀點,所以當陳述規範性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先加入一個「說服」的過程,說服別人自己所持的價值觀是合理的,然後才能夠繼續論述下去,不然其實怎麼論述就會被不同立場的人說了怎麼錯誤。

但是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價值觀是個人選擇判斷的問題,很難經過短時間的說服就可以轉換,而是經過長期教育之下造成的價值觀選擇,就像是經濟學中有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凱因斯學派(Keynesian economics)長期的論戰,只是他們覺得政府干預跟自由放任哪個比較好的問題,其實他們所處理的問題都是大同小異,經濟衰退跟不景氣的時候,會造成的現象兩者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因為觀念的不同所以他們要求政策的方向也不會一樣。

在我們生活之中也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政治來說,美國的民主黨跟共和黨所帶的價值背景不同,但是他們對於相同的事情卻有一樣的認知,他們都知道美國受到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會有經濟蕭條的危機,他們都知道出兵伊拉克會造成美國軍人死傷的後果,但是他們卻在政策陳述上面有所不同;就社會來說,長期的經濟不景氣造成了失業,有人會說我們應該想辦法提供失業者補助,有人卻說我們應該想辦法讓經濟復甦,他們都是想要處理社會失業的問題,但是做法卻會不同。

不過這些處理問題的層面,基本上大不分都發生在社會科學跟管理科學之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分的工程科學多牽涉到實是面的問題,很少會加入規範面的討論,他們可以發現晶圓設計比較好的方式,但是他們很少討論這個東西應該要採用與否,只要能夠符合經濟效益、創造最大利潤,基本上就是做了就對了。這樣的說法或許有點偏頗,所以為了平反我補充一下許多企業都開始做社會公益事業(CSR),但是就生產面以及設計面來說,他們還是沒有接觸到規範面的問題,畢竟工程科學跟政府政策相連結的部份其實是不太明顯的。

討論這些只是想要引述出處理問題的不同面向,也藉由這樣的陳述,讓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社會問題,為什麼我們都只到種族撕裂的後果,卻會有不一樣的作法;我們都知道兩岸三通的經濟效益,卻有不一樣的思考;我們都知道政府政策的不好,卻有不同的辯護立場等等。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價值觀的不同,或許知道這些之後,大家也可以多包容一點不同的想法吧!

圖片來源:http://www.cambridge.org

PS. 最近文章的產量真的很少,不是我沒有在思考,我也都會看一些期刊等等,但是說真的要空出一點時間打字,實在很難擠壓出來,不過我漸漸的調整生活,希望未來可以有辦法早上起床就打,這樣是當天頭腦最清晰的時候,應該可以說的比較有條理!但是,說真的,最近我的閱讀量明顯下降,期中考就要來了,又是開始忙碌的日子了 。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