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信"賴"


第二波內閣名單公布,看起來跟第一波差別最大的在於我們看到了很多不認識的新人,不過這已經不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而大家關注的焦點全部在一個職位跟一個人身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持續了一個星期的討論,到今天一直都沒有定案,不過經濟面似乎已經開始反應了,股票應聲下跌一百多點,創下馬英九先生當選之後的單日最大跌幅,然後台商、企業大老(郭台銘)也相繼的反應,另外一方面,國民黨內部反彈聲浪不斷。

賴幸媛為什麼會有爭議,這牽涉到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爭議在於他擔任的位置,陸委會全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顧名思義就是我國政府掌管大陸相關事務的政府機構,另外還有一個半官方的機構稱為「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俗稱海基會,一個是政府的機構,一個則形式上隸屬於民間,所以要跟中國談判時,大部分對口單位都是民間機構,畢竟在雙方不承認對方的政府存在的情況之下,只能夠用民間的方式進入。這樣的分配模式大概就很像是中國政府下面的官方組織為「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還有半官方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因為政治上相互對立的關係下,我們的交流對口單位就是海基會跟海協會,但是政府政策的面像是陸委會跟國台辦,這也是為什麼賴幸媛會有爭議的原因之一,因為所放的職位有其特殊性。

第二個爭議來自賴幸媛個人的背景色彩,賴幸媛擔任過陳水扁政府國安會諮詢委員、台聯不分區立法委員,加上在賴幸媛擔任立委期間,對於親中色彩一律強加砲轟,甚至認為連戰、江丙坤為台奸,其個人的政治形象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綠色的,而且不僅只是深綠,甚至已經到了「墨綠」的程度,如果讓一個反中立場明顯的人主管大陸政策,是否未來兩岸開放的政策會有危機,令人產生隱憂,反而引起了強烈的砲轟。

剩下的大致上就是許多電視評論員說賴幸媛太想要當官了,所以可以讓自己的立場有所更動,根本就不符合德才兼備的「德」,而且賴幸媛向來都沒有完整的行政資歷,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才」,對兩岸事務並沒有處理的能力。先聲明,我在這邊沒有要為賴幸媛辯護,但是我們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想像幾個狀況。第一,假設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在520上任之後,7月初如期的推動包機直航,陸委會的主委是賴幸媛,然後兩岸投資限制鬆綁,金融政策開放;第二,假設7月兩岸包機直航沒有成功,主委是賴幸媛,兩岸走向更加的戒急用忍;第三,假設7月包機直航沒有成功,但是陸委會的主委不是賴幸媛,而是國民黨認為他們自己的人。

這三個問題我問過我的同學,他的回答是:第一種情況之下,賴幸媛是沒有問題的;第二種情況之下,一定是因為賴幸媛的問題;第三種情況之下,是中國的問題。我想這應該是很多支持馬英九先生的民眾的想法,但是我們換個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的答案,提出一個很強的假設性問題,如果第三中情況的結果在第一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呢?也就是說,今天兩岸沒有辦法包機直航、鬆綁開放,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問題,而那時候陸委會主委是賴幸媛的情況之下,請問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這個問題是個很強的假設,但是一個星期以來,大家都是用這個假設在看馬英九公布的這一則人事任命案。

第二波人事名單公佈之後,大家聽到陸委會主委是賴幸媛,想法的層次就是「怎麼會這樣」接下來的直接反應「慘了」。至少我目前看起來國民黨的幾個大力反彈的立委抱持的立場在此,他們開始想辦法表達出他們對這則人事任命的不滿,然後開始就說,中國不會同意,然後兩岸政策完蛋了,台灣的經濟看起來沒有辦法更加開放了。這個想法其實有一個很嚴重的窠臼在於,台灣要先把自已的經濟高度與中國相關連,這種反應才不至於被稱為過度反應,而且要有另外一個假設在只要是國民黨的人馬,兩岸就會沒有問題。

但是認真來看,這兩個思考的邏輯明顯上是有問題,第一,台灣跟中國的經濟高度相連,但是不太表台灣在現狀之下跟中國的經濟完全隔絕,甚至台灣跟中國的經貿關係還是緊緊相連;第二,兩岸開放相關聯的在於中國政府跟台灣政府的態度,絕對不是台灣片面可以決定的,當然中國政府看起來是擁有絕對的主導權的,畢竟台灣現在一窩蜂的投資中國熱,中國才是有權力阻止台灣的關鍵角色,絕對不是台灣的一人可達成。

或許有人會爭辯,賴幸媛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判斷,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中國政府回應都只是「沒有回應」,這個答案充滿了想像空間,但都是出自於臺灣許多人個人的想像,我們認為台獨份子就會遭到中國政府的打壓,我們認為一個深綠的人就不能跟國民黨合作。

國民黨似乎還沒有發現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次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先生獲德7百多萬票,得票率58%,並不是全部都投給國民黨的,我同學跟我說過一句話徹底點醒了我,他說投馬英九的人不一定是支持國民黨的,可能一部份是討厭民進黨,另外一部分是對馬英九的期許,很明顯的馬英九看起來違背了很多人的期許,但是馬先生也盡可能的在達成很多人的期許,就是改革出一股新的活力

「以黨領政」向來都是不得民心的說詞,但是不得不承認,台灣自國民黨撤守台灣到近八年的民進黨陳水扁政府,都還是標準以黨領政,黨的主要意志還有派系會主導整個中華民國政府的政策,不過如果我們說馬英九的得票已經超越政黨的話,直接反應的就是我們期許未來的政府也能夠超越政黨之上,排除掉以黨領政的疑慮,國民黨的政策跟政府的政策不是相關聯的,國民黨的人事跟政府的人事並非高度重疊的,不是政黨跟政府直通車,而是政黨跟政府之前存在一個平台的關係,而我認為這也是這次馬先生得票中,很大一部份人的期許。

用這套觀念回去問這次的賴幸媛任命案,反對的人代表的是國民黨還是代表選民,或者是代表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這三個層次的不同關乎到了未來馬英九政府在施政時候的主要考量,我很贊同馬英九這次不願意更換人事任命的強硬派作風,因為我始終認為還沒有上台就宣告下台,不夠厚道以外,更沒有十足的正當性,至少「做不好,就下台」這才是比較合理情況。所以我是沒有辦法忍受,「不給她機會讓她沒有辦法做不好」這種因果相反的論點。

這次的問題我想不會解決,但是當我們把問題反過來看,好像會發現賴幸媛並沒有這麼厲害,可以因為一個人就決定了兩岸政策的發展還有對手國家(中國)的態度,很多時候卻是因為我們自己預設立場的問題,不過馬英九既然已經選上總統,也即將就任,我覺得至少應該要被提醒,他的高得票率是需要代表全民的,絕對不是刻意的拉攏不投給他的544萬票,或者是已經投給他700多萬票,而是應該了解,每一張選票並不僅僅只是代表政黨利益,還有一份更深的期許。

圖片來源:http://news.sohu.com

PS. 其實這件事情很早我就想寫了,但是最近實在太懶散,不過都已經五月了,應該要回到寫文章的生活,畢竟不寫文章大腦都不動了!不過這個事情有另外一個角度可以解釋,主要是focus再馬英ˇ九任命賴幸媛的態度之上,究竟是為了什麼,但是講出來的分析看起來就會覺得政治怎麼會這麼黑暗阿!加上網路、政治評論節目已經有很多人在講這個觀點了,所以就讓大家自己去Google還有Youtube一下吧!

但是每次都要在PS說明我的立場,畢竟備註的部份就是我個人的發洩啦!必須要說,我原本對馬英九是很失望的,因為他作風不夠大膽,但是從任命賴幸媛之後我對他的觀感有回復了一點,因為我知道賴幸媛其實是個很優秀的人,只是可能會因為意識型態過於強烈,所以會有很多失誤的地方,不過我向來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能夠因為一個人的失誤,否定本質上的優點。至少我覺得,還沒有做之前效果不知道,總是要讓人去做做看,這樣才是真的有立論的基礎,過去的東西不代表未來,我們可以批評,不過換個角度看看,也不賴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