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為股市的落後指標(以美國為例)


美國每月都會公布許多經濟數據,失業率是市場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每月第一個周五,許多總體經濟報導都會顯示美國失業率,股市也跟著連動,觀察股市的時,許多人習慣去找一個指標,並利用指標來判斷盤勢的走向。然從失業率的情況來看,失業率對股市的反應是所謂的「落後指標」。

首先,股市指數是每天都變動,且是可以獲得的資訊中,最「即時」呈現的,當股市有開盤,每分每秒都可以看到股市指數的變化,所以在判斷指標的時效性上,我們會以股市資訊時間點為基準,而失業率為月度資訊(每月公布一次),時效性遠不及於股市。從 2003 年 1 月至 2013 年 9 月的圖表來看,當股市已經漲或跌一個波段後,失業率才跟著下跌或上漲。2003 年至 2007 年的股市多頭走勢,2003 年 2 月股市觸底 (7891點) 至 6 月失業率才見高點 (6.3%) 開始下降,延遲的時間約一季;2007 年股市出現波動接著 10 月金融海嘯,進入空頭市場,失業率至 2008 年 4 月才開始一路往上,這次約有兩季度的延遲。


從最近的一次來看,2009 年 2 月道瓊工業指數由最低點起漲,但失業率於 10 月才由高點 10% 開始下降,也是約兩個季度的延遲。由此可見,失業率跟股市是反向連動,而且是延遲指標

因為,當經濟環境變化時,企業無法在預先進行人力配置的變動,無法在不景氣開始時馬上大量裁員,而是緩步的縮減人力;在景氣復甦時,人才也不一定能夠立即擁有新的工作。無法有效預測經濟,以及勞力市場不完全的競爭,失業率自然成為了落後指標。

既然如此,失業率的好用之處在哪?為何每個分析師、記者都會把失業率作新聞呢?


直接來看,失業率連結了兩個主要觀察重點:就業市場以及消費市場。失業率的起伏可以直接了解企業、經濟兩個大面向,當不景氣,失業率上升而後企業裁員,進一步造成消費減少,景氣持續受影響;反之,失業率下降,則為復甦的跡象。由於失業率有時間遞延的關係,所以當失業率的走勢向下(樂觀),企業的投入增加、消費市場也因為就業人口增加而開始有活絡的可能。

因此,當股市多頭加上失業率下降的時候,正是景氣復甦的徵兆。這也是目前市場認為美國已經進入復甦階段的著力點之一,雖然 10 月突如其來的共和黨杯葛歐記健保法案,造成美國聯邦政府關門 16 天之久,讓市場對於美國復甦的力道轉向保守看待,但普遍預估即使債務上限以及聯邦預算都將在明年初重新審定,兩黨政爭會因為這的經驗不再持續,美國復甦期時已經在今年確立。

隨著 2014 年的到來,新任聯準會主席葉倫(Yellen)將於 2 月正式接任,隨後債務上限以及預算都將解套,隨之而來經濟情勢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決策,明顯可以看到 QE 將逐步的退場,以及低利時代的結束,可持續關注失業率等指標,指標仍維持穩定的情況下,全球的景氣將在 2014 年有樂觀期待

photo credit: Sean MacEntee via flickr cc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