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 (下) 政府右轉 (#13)

上面兩篇文章主要從經濟面的方式討論中國目前的情況,大致上可以說出中國目前經濟高度成長是真實的趨勢,其下面是否隱含泡沫危機則尚未有定論,不過可以發現中國成長主要從政府的角度領導,民間企業所佔的角色其實相對來說較低,此跟台灣經驗發展可能不太類似,但是也不能忽略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之後,許多企業已經興起,最近最明顯的事阿里巴巴的B2B經驗。不過就算我們從經濟面切入中國崛起的問題,最後還是需要歸結到政治面向的討論,本文將以政治面向的討論作結此主題。 大致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有明顯的向右轉趨勢,也就是原本以共產主義式社會領導的方式,漸漸的轉向右派自由主義靠攏,其中最明顯的是資本化、私有化的過程。 從1978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原本集體企業也開始積極的轉型,產生了黃金時期。1998亞洲金融風暴,使得中國政府對銀行的管制更為嚴厲,反而使得所有企業面臨私有化的發展,因為銀行基於自己的利益較傾向貸款給私有企業,此時私有制的方式為中國主要經濟發展模式,但中國內部以股份重整稱呼,畢竟中國在長期的社會主義的統治之下,是不願承認私有這個名詞的存在,此時我們可以明顯的看見,政府其實還是在較為保守的階段,而且大致上還是依循著社會主義左派的思考模式,最著名的口號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到了近代,這種情況有轉變的趨勢,中國從第十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開始對企業加採取承認的態度,開放企業家可以加入共產黨,到了今年剛結束的十七大,更是有超過二十位的民營企業家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坐上一員,可見中國並不再繼續排持民營企業這個社會階級,也就是長期以來強調的共產主義的社會統治,漸漸的開始右轉,承認其實資本主義存在於中國,並且也成為中國新興的力量,裡面可能隱含現代化理論下的中產階級概念,漸漸的中共也開始積極的拉攏這些新興的中產階級,此部分如果套用在現代化理論後進的對話互動過程可能是因為,新興的中產階級可能會帶動民主,但民主再中國仍然是一個強烈禁止的事情,所以與其讓他們四處流動,不如收編成自己的部隊,進而穩定政權。 然這樣的情況其實是處處充滿危機的,中國目前政治危機仍存在於幾個面向: 一、國際壓力下的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一直是世界最為關注的地方,近年來中國不斷的大量熱錢(Hot Money)的流入,主要都是看好人民幣總有一天會大幅度的升值,目前中國採取管制匯率的制度,但是近年來人民已經升值大約7%,主要是因為國際壓力,畢竟中國目前為世界工廠的情況,大量的出口創造極大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就是與其貿易國會造成大量的逆差,但政府仍然為了保持經濟的高成長不願意鬆綁匯率,內部有一群依靠低匯率的出口廠商,在面臨到高匯率的情況之後,中國經濟可以一夕瓦解進而消退,依照台灣當時的經驗,中小企業反動政府,反而造成民主化的契機與結果。 二、人民對私有財產的自覺:大陸最近陸續出現「釘子戶」的概念,其時也間接證明了私有財產權制度,雖然共產主義社會還是強調所有財產為共有、共享,國家為主要的分配,但其實私有財產早已經存在於中國社會之中,只是人民可能沒有自覺,漸漸的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民有了自我財產權的觀念,而中央政府是否能夠繼續使用共產、計畫的方式持續分配社會資源,我覺得應該是不太可能完整的回到計劃經濟的層面,況且中國施行計畫經濟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的案例,漸漸政府也不再強烈的支持計劃經濟的發展,反而走向普遍資本主義下的思想,認為企業私有化可以創造更大的競爭力,國營企業在1998以後即大量的私有化,可看出端倪。 三、政權更迭的穩定性:1978以後,鄧小平時代之後,中共政權已經不再像毛澤東當時的動盪不安,內部爭鬥也漸漸的從檯面上轉向檯面下,呈現政權轉移穩定的情況,今年十七大被視為對胡錦濤接班人定位的一年,普遍認為習近平、李克強將成為下一代領導人,未來中國政權是否能夠繼續平和的轉移,依然是目前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政治的重點,是否能夠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讓中國政治角力戰趨於明朗化,並且有完整的傳承,相信是中國未來政治面臨的主要挑戰。 整體來說,中國目前經濟與政治都站在一個轉捩點的狀態,不過經濟崛起過後與政治的互動過程極其重要,是否社會上有力量挑戰政治權威,進而讓中國政治進一步的改革,雖然目前看起來民主不是中國政治發展的選項之一,但是未來是否可能有另外一種更適合社會主義的發展,相信是值得繼續觀察的課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