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是個財貨:228過度消費效用遞減

針對歷史我們有很多想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歷史之中,但是很多人並不是使用嚴肅的態度,反而是將歷史看作是一種物品,不斷的消費。沒有錯,如果身在台灣的社會之中,很多人就會發現我想要講的就是一個社會亂源-「政客」。這裡要先釐清,政治家、政治人物、政客三者之間是有差距性的,我不知道要怎麼完整的形容但不得罪人,所以我只能說三者裡面政客最不可取。

教育部在這個月已經把中正紀念堂徹徹底底改成了台灣民主紀念館,我個人是覺得叫什麼真的不太重要,畢竟對很多人來說那塊廣場、那棟建築有他們自己心中的意義,無需要透過不斷的渲染、改革去改變什麼,認同的人早已認同,不認同的人也不會因為改名而轉向認同。

但是昨天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先生陳述,未來將在館內的蔣公銅像四周釘上鐵欄杆,並且在欄杆上面掛上228受難家屬的照片,另一方面兩邊將設計耶路撒冷哭牆之形式的牆壁設計。就這一點而言,其實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這樣做的用意,具官方認為是想要表達空間解嚴的意念,可是就空間解嚴的原始涵義而言,開放參觀就可以達到部份的空間解嚴,另外一方面可能要配合更實際的景觀設計等等才會有真的開放的感覺。不過我認為單單以教育部的規劃,其實只是形式上的空間解嚴,實質意味仍然處在不是相對開放的空間設計之中,尤其是在設計228受難者及哭牆,基本上就不太能夠以空間解嚴的思考套入使用。

就我個人認為這部份也僅僅只不過想要再度消費228的議題,特地在故總統蔣介石先生銅像面前架設柵欄並且嵌入228受難者的照片,無疑就是簡單的意識形態上塑造蔣故總統為228事件的元兇之形象,另外一方面也透過這樣的設計再次打出悲情的力量,不過我認為這部份已經過度的消費228這個議題,歷史在現在的政客眼中,好像已經變成一個耐久的消耗材,不斷的拿出來使用,歷久不衰。


然學過經濟學尤其是再個體經濟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則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就是當我們消費一個財貨的時候一開始的消費產生的效用是很大的,隨著消費的增加自己滿足感會不斷的上升,我們稱之為總效用的增加,不過其實每段消費增加所帶給我們的每個單位增加下效用是遞減的,隨著得到的數量越多,得到後的喜悅程度也將會不斷下降,最後會到達沒有效用的階段。之後再增加消費,反而會造成噁心、想吐的感覺,也就是邊際效用為「負」的階段,這時候的總效用也會隨之下降。

上經濟學原理常常會舉蘋果的例子,當我們沒有擁有蘋果的時候,得到一顆蘋果會讓我們有最大的滿足感,隨著自己得到的蘋果越多,滿足感也會越來越少,當我們已經吃不下任何一個蘋果時,再給我們蘋果反而造成負擔,甚至會有反胃想吐的感覺,恨不得把蘋果趕快拿去丟掉。

把這一套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套用在現實情況之下,當我們如果把歷史當成一個財貨(goods)時,如果第一次講出這段歷史可能帶來的震撼效果一定很大,可是隨著歷史不斷的被重提,反而最後邊際效用變成零了,也就是我們粗俗的講法,這段歷史被弄臭了。如果我們沒有發現這一點,持續的消費這樣一個財貨,大部分應該是銷售者強力的推銷且強迫購買,消費者會產生很大的反感,最後對這個財貨的好印象將全數消失。

在這幾年來每到選舉固定出現的議題就是228事件,民國36年那一段帶來許多人的傷痛、家庭的破碎等不堪回首的記憶,但是卻是很重要的證據,證明當時的國民黨慘無人道,證明領導者無能的鎮壓等等。雖然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已經公開對228道歉,馬英九先生也公開為228國民黨責任道歉過,可是仍難無法擺脫受到操弄的命運,直到現在台灣民主紀念館還是要把228拿出來,好像是一個神主牌或者是尚方寶劍一樣,此劍一出萬夫莫敵,連皇上都要讓三分。

可是歷史被當成物品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經濟學上市場交易的法則運作,228事件在高度操弄之下也呈現這種狀況,原先我們提出228的時候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真相,可是經過紛紛擾擾的幾年仍然為真相大白,反而流於選舉的操弄,就像一個很直得利用的工具一般,這時候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其實已經慢慢的開始運作。隨著提出的次數越來越多,跟選舉時間巧合的緊密連結,這個才會在很多消費者的眼中其實已經無法在引起廣大的迴響,當然這不是原本228家屬所樂見了,因為他們或許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要打悲情牌。

但政客往往都沒有發現這一點,認為邊際效用這種東西是經濟學的問題,政治操作怎麼可能可以運用得上。這次教育部的政策在TVBS專訪228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時,他也認為這樣的手法太過粗暴也不是228家屬所樂見的,從這樣的反應可見一斑,這段歷史的邊際效用已經遞減到一個沒有效用的狀態,因為大家要的不再是選舉的保證,而是一個真相的產出,如果不斷的消費歷史當作工具,將會導致最後總效用的下降。

不過政客總是短視近利的,他們或許不是學經濟、政治出身,不了解這樣的效用遞減法則,只了解選舉勝選就好的鐵律,但其實歷史跟許多才或是一樣的,經不起重複、不斷的消費,因為人有忍受程度差異性存在,當我們消費歷史的時候,反而其實在消費後代對這段歷史的關注。

我想我們都該還原歷史的真相,而不再把歷史當作一種財貨,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會值得一再的講述、沿襲,也才是歷史真正的本質所在,那是一份價值,而不是一項物品。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Israel-Western_Wall.jpg&variant=zh-tw、http://openedu.nbtvu.net.cn/wangluokj/kecheng/hwgjjx/qmfx/fx23.ht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