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會遺傳的東西:成就


這幾天新聞台有一則我很不喜歡看到的新聞,就是「余祥銓」相關的新聞,可是不管哪一台的新聞台都會有這則新聞,說真的我對這個人沒有什麼好的想法,不是因為我一開始有成見,而是他回台灣之後的表現,我沒有辦法苟同,這是一個在國外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學成歸國」應該有的表現,我深深的不以為然(純個人觀感)。(這篇文章將會有很多我個人的偏見,請不要找人打我)

我始終把出國留學跟高等教育定位在一個很高的教育地位之中,自然我會對外國學生回來之後的貢獻和成就有一定的期待,既然有期待就一定會有落差,不過我所謂的落差應該是「沒有這麼好」,不是「怎麼這麼爛」,或許這跟我個人對於外國的刻板印象有點關係,不過至少我覺得應該我沒有偏離太多社會主流價值觀,畢竟我也是這個社會教育出來的一份子。

不過我要暫停討論個人,畢竟這樣會流於無謂的口水戰,我也不想做任何的人身攻擊,余祥銓先生有自己的作法,我們應該要尊重,只是我覺得媒體不斷的附和他們作法,其實對於宣傳效果會有反作用,不過無冕王本來就是很容易被有權力的人所掌控,造成一定的曝光度以及效果,這一點無奈只好很現實的接受。這件事情我覺得討論這種作法好壞沒有意義,畢竟有了暴力衝突我覺得雙方多少都要負責任,單方面的究責實在不可取,但我們可以來看看有一種社會價值的存在。

在我的記憶中,余天跟李亞萍兩夫妻,其實是一個很率直有成就的藝人,至少我覺得他們也曾經為了大家歡樂而奮鬥過,我還蠻喜歡李亞萍的直接,這種部分會讓我們覺得他們是有成就的一群人,這些人其實還蠻多的,例如我們常說的名門世家,不論是政治人物或者是企業界,大部分公眾人物只要是正正當當的,我們都會很主觀歸類在「有成就」之中,然後很不自覺的會偷渡一個價值觀,就是他們的子女也會有一定的水準。其實這一點的「理所當然」,反而造成了很多媒體關注焦點錯誤的情況。

就生物科技的遺傳學來說,父母會透過基因的方式遺傳很多東西給子女,包括了各種性徵,另外透過家庭教育也會像是遺傳的給予了孩子某些生活態度以及處事法則,但是卻有一樣很重要的東西不論是透過DNA還是家庭教育都不會遺傳的項目:成就

我們可以期待有成就的人家中的小孩是個有氣質的千金或者是彬彬有禮的紳士,但是我們不應該期待有成就的人的小孩跟他們一樣有成就,可是社會會很自然的把這種價值觀套上,如果我們回來看看自己生活週遭我們似乎都再不自覺的做這一種事情,如果父母是個有錢人所以小孩的理財能力還有賺錢管理的能裡就應該很棒,如果父母是個演藝明星,小孩必然將會是星壇耀眼的一盞燈,這種論述有人會說這應該可以從家庭教育著手,所以這些人會走上父母的相關的路途是可能性很高的,但是認真的思考過後,其實不然。

胡志強是個很有能力的政治人物,所以胡婷婷從政必然會順利嗎?郭台銘是台灣首富,所以郭守正或者郭曉玲管理公司必然能夠賺大錢?王永慶是經營之神,所以他的子女只要管理公司都一定會賺錢?李四端是個專業媒體工作者,所以他小孩最後當主播一定會很棒?這些問題通常都不會出現,因為往往大家會把問號變成肯定句,當沒有達成的時候會變成否定的反詰語氣。可能大家都會聽過一句話,「枉費你爸爸是......,可是你『怎麼會』變成這樣子?」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是在關心他們,可是實際上只是當事者在表達自己的失望,順便給對方一句狠狠的否定。

然後呢?其實也沒有希望改變什麼,繼續帶著這種價值觀下去,也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保持,造成了放棄這個人,或者是大家覺得問題理所當然會解決,因為他們父母有成就,小孩應該差不到哪裡去?當所有人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當父母也這樣想,連續劇很喜歡用一句對白:「你爸爸我白手起家到今天有這麼好的成績,怎麼會毀在你這個兒子的手裡!」然後小孩子會回說:「我本來就不喜歡...,是你逼我的,我沒有辦法跟你一樣,不要在逼我了!」然後父母開始喝悶酒,小孩子開始自暴自棄。然後呢?

其實父母都忘記了,有些東西不是這麼的理所當然,當我們做出要求的時候還是用我們的標準,認為我們可以做到這樣,所以我的小孩也應該要怎樣怎樣,就算很多父母不這麼想,社會上大眾的力量也會給予錯誤的引導,認為你長輩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你今天怎麼會是名不見經傳的呢?你怎麼會把公司經營到倒或者賠錢呢?這些事情怎麼會發生在你身上,不過我要講句公道話,這些事情都會發生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是因為這個人的父母是誰吧!

除了社會大眾跟父母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恐怖的力量,就是「自己」,很多人誤以為父母的成就會遺傳,所以我一定可以做到什麼。我爸媽很會唱歌所以我一定可以唱的很棒;我爸媽會賺很多錢所以我也會賺很多的錢;我爸媽可以風風光光的選舉,我一定也會風風光光的當選。如果這些事情都成功了,當然很好,可是如果事情失敗了,卻會開始躬身自省,為什麼我達不到我父母的成就,他們這麼棒,我怎麼會這麼爛,在加上之前的兩股力量,最後結果想必不會太好。

就因為這三股力量(社會、父母、自己)產生成就遺傳的錯誤概念,反而造成了很嚴重的自我壓抑跟否定,可能我們本來有另外一種才能卻被埋沒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我在之前的文章有引出饒夢霞教授在電視中跟他的孩子說的話:「活著就好。」他們家長都是教授,但是卻沒有深刻的認為小孩子跟他們會有一樣的成就,反而小孩子可以更健全的發展下去,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父母親不是要求他們變成「什麼樣的人」,而可以去選擇自己想要做怎樣的人。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或許就是這麼簡單,當我們都看清楚每個人生活存在有自己的意義之時,我們就會漸漸的相信成就是個人的努力,不是家庭教育或者是DNA遺傳出來的東西,那我們又何必要求或者是針對小孩設立一個門檻,僅只是要慢慢的讓他們自己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人,快樂就好不是嗎?我們應該對勇於走出自己路的人獻上最高的祝福,例如胡婷婷、郭守正他們。但其實說句實在的,媒體多少還是在重伸了社會價值觀,這點我想短期之內也很難改變吧!

圖片來源:http://www.myoops.org/twocw/mit/Biology/7-A12Fall-2005/CourseHome/index.ht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