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上大學,重點在「大學」

30 10 8 6 4

大學分發的志願登記程序已經結束,約有2000多個缺額沒有人,所以一定會有校系因為招生不足而被迫停止招生的問題,很多人生錄取率是100%,更誇張的部分媒體直指錄取率可能高達102%,每個人都有超過一間校系可以念,這個部分其實不然,以人數來看的確不可能有人念不到大學,但是一定會有落榜生的存在,因為並不是每個人會把分數處於後段的志願填上自己的志願卡。

零分能上大學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大學」這兩個字上面,由於許多技職院向紛紛改制,所以校名後面掛「大學、學院」的學校已經超過160所,大學迅速的擴張,可是學生不斷的減少之下,出現了考大學越來越容易,大學這一道窄門,變的很容易進入的情況。

不過其實社會上普遍還是存在對於大學價值的刻板印象,零分能夠填上的大學不是大家心目中有歷史的名校,所以自然有些大學成為了標的,假考部隊出動要使用自己的力量進行大學校系的退場機制,之前我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這次我們把重點放在另外一個地方,即使現在已經可以用很低的分數上大。

如果我們把大學跟就業緊密的結合,很多人就說「名校」、「名系」在就業上面比較有優勢,也可以賺得比較多的財富。如果我們把財富放在第一位跟學歷做連結,那是否意味著有財富的人不需要擁有高的學歷,可是我們卻常可以發現很多財富擁有者個小孩都是拿高學歷的文憑,不論他們是否可能用走後門的方式等等,文憑對財富擁有者來說,相對的還是非常重要

可知道,我們傳統把大學跟就業,人力素質僅僅的結合在一起是有很大的問題的,如果我們用同樣的師資、教學設備、內容,但是卻掛不同的名字,例如我們把台灣大學電機跟崑山科技大學電機兩個系所放在一起,在預設的條件之下,企業愛用的人才還是台大出身的學生,不管他們是否在同樣的品質、環境之下接受教育。而這也是我們社會輿論最常出現的問題。

社會在評斷「大學」絕對不會細心的研究大學的教學品質以及師資優劣,而是得到單一的訊息「零分」就可以上大學,而零分能夠上的大學一定不是好大學,會考零分的是素質不良,不應該上大學的學生。但,是真的嗎?

台大一年招收約3000人上下,如果今年只有2900人報考,剛好最後一個人考0分,上了台大。會不會有人說,我們應該讓台大倒閉,只因為他們收到一個0分的學生,而明年要考試的學生也說,因為台大收到零分的學生,所以我們決定明年都不要填台大?

足見,零分考上大學,不是在於零分的問題,而在於大學的問題,但卻不會有人針對大學的問題做改善,只是靠著社會的刻板印象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為不好的就應該退場,的確在自由主義經濟的觀點之下,不好的應該要退場,但是就經濟的觀點來說,不好的評斷價值在於有沒有人選擇念這一個校系,沒有的話自然需要退場,如果還是有人願意選擇這個校系,退場與否就看他能不能夠保持穩定的經營,絕對不是透過一套融入主觀的評斷標準,代替市場的每一個行為者(actor)做選擇。

零分考大學不在於「連零分都可以考上大學」,重點在於「什麼樣的大學會經營到連零分的人都不願意去上?」台灣的教育體制是不平衡的反向補貼(有錢的被補貼多,沒有錢的被補貼少),傳統的私立學校是弱勢的環境,國立大學保有自己優勢的地位,零分上大學之所以成為議題在於不曾想過會有這一種事情發生,而且也不認為這一種事情應該要發生,仍是一種社會既有價值的刻板印象所造成議題偏向

photo credit: Steve Snodgrass via photopin cc

PS. 這邊文章其實不是很客觀,只是我個人經驗跟分享給大家,寫的有點亂,還請大家見諒。

如果細心一點的人可能會發現,我把回覆功能的匿名留言方式刪掉了,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既然要發言,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任,反正也沒有太多的人使用回覆的功能,如果有新的人可以使用OpenID的方式回覆文章!如果造成大家的不方便,請大家見諒。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