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保有代工美名,不如邁向品牌創新


2008年金融大海嘯之後衝擊了產業的發展,最明顯是消費型電子的大量衰退,以至於台灣雙D(DRAM、Dispaly)產業面臨空前危機,DRAM長期以來資本投資比重過高,加上政府積極幫助聯貸後,當發生問題的時候情況更顯惡劣。面板廠也相差不遠,號稱終身雇用的奇美集團最後也撐不下去,幸福企業終於面臨了裁員的困境之中。

台灣一直都保有科技代工的美名,我們擁有全球第一大的半導體代工產業,還有全世界最多的十二代DRAM廠,新竹科學園區逾兆的產值,其他地方政府紛紛成立科學園區發展高科技,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上看三兆的年產值,台灣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重鎮,但卻是科技「代工」之最。

代工主要宰制於兩項因素,一為廉價的勞動力,另外一方面是高度的資本投入,隨著中國崛起的影響,2000年開始中國即以廉價的勞動力作為最大優勢,大量間接輸出勞動力,贏得了世界工廠的之稱,而台灣能夠持續保持高度的電子科技產業代工優勢是主要在於高度的資本投入

「產能」一直都是雙D產業對外強調的主軸,台灣透過不斷佈建十二吋DRAM廠,所有業者加總擁有高達每月50萬片產能,與韓國兩大廠(SAMSUNG、Hynix)加總旗鼓相當,遠超出其他國家,但是卻被美國美光(Micron)、德國奇夢達(Qimonda)、日本爾必達(Elpida)以技術不釋出的方式宰制,台灣僅擁有強大的生產線,但卻沒有主要研發技術能力。

在面板產業中,雖然友達、奇美電為主要的大型面產生產廠,但競爭力遠不及韓國LGD、SAMSUNG兩家,友達合併廣輝之後,躍居全球第一大面板廠,但是在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又遠落後於韓國兩大廠,淪為第三,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則在近期透露與其他廠合併的意願。

足見,以代工為主的高科技產業,不斷擴充產能之後,還是必需面對競爭力的問題,不同於其他國家,台灣主要的代工廠,多為多家爭鳴情況,面板廠從之前的面板五虎,到現在仍有4家存續;DRAM更是擁有高達4家台灣廠、2家合作廠(瑞晶、華亞科)。多家爭鳴的情況之下,台灣的產業最終無法與他國競爭,以產能為本的台灣代工,自然要面對龐大的資本(capital)還有利息的壓力。

到底高科技是不是台灣未來的康莊大道?援引台灣最重要的兩家筆記型電腦廠商:宏碁與華碩。

宏碁在1990年代轉型製造、出售德碁之後,第三次危機遇到了製造業與服務業高度的衝突,於是決定組織改造,促成了宏碁與緯創分家,宏碁專注於品牌事業,緯創則主要負責筆記型電腦的代工。華碩終於在2008年一月正式分家,由華碩專注於品牌經營、和碩聯合與永碩則注重在代工製造上面。這次美國聖誕假期賣最好的筆記型電腦正是雙A品牌所推出的,品牌已經成為了兩家不可或缺的核心業務。

如果我們執著於多家廠商代工競爭的情況,很容易就會在最後因為投入過多、產能過高的情況之下,失去了我們最主要的競爭力-產能-一發不可收拾的造成產業嚴重的危機,最後仍需要面臨整併。若注重在品牌業務之上,而品牌業務不再是以產能為主要的訴求,而是著重在人力的需求層面之上,注重在行銷的研發創新、產品的包裝創新、物流的管理創新之中,畢竟帶工廠能夠替代性太高,不僅僅是在廠房的問題,還有更嚴重的人力可替代性。

這幾年,中國倚靠低廉的勞動力以及廣大的待開發土地不斷的搶走代工的生意,台商出走大陸的情況更是重擊了台灣,造成了生產線的員工失業問題、管理階層遷徙的問題等等,而很明顯的台灣與大陸相較之下,我們的比較優勢是高素質的人力以及高度的服務水平,如果能夠抓住這個優勢,打造出一個不可替代的「Made in Taiwan」

圖片來源:http://www.imd.ch/

PS. 這篇文章本來應該要先討論DRAM要不要救的問題,但是這類的文章其實已經很多股市高手、經濟學者討論過了,大家看到這篇文章應該也會知道我的立場,某部份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買他們的股票,才可以說這麼灑脫,但是畢竟,代工,應該不是未來!!
校稿後: 發現好多錯字,跟改了一些語句,中文忽然變爛了~!XD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Google+ 留言框整合入 Blogger,看 Google 社群網戰新策略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