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接班大難題,當CEO就是品牌

在高度不景氣美國,消費性電子產品看起來仍是大家不願意支出的項目,但是卻有一家公司異軍突起-蘋果電腦( Apple Inc )-仍然能夠將毛利率維持在30%以上,可見主打高消費等級換取高品的蘋果相關系列產品,仍再世界帶領一股風潮。 蘋果目前主打的所有產拼幾乎都是由首席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打造出來的,賈伯斯為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在1985年離開蘋果,卻又在1997年回鍋,之後推出MP3播放器iPod結合了數位音樂軟體iTune,在MP3市場中獨領風騷。而2007年推出iPhone之後,隨即在美國、歐洲打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威脅原本的Plam、Blackberry,今年結合中華電信進入台灣市場,也形成一股熱潮。 但在2008年底開始Jobs的身體狀況成為了市場對於Apple觀察的重要指標,TIME雜誌寫了一篇報導,直接指出「Jobs is Apple」,究竟後賈伯斯時代,蘋果會走向何方?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08年10月號針對企業接班作了一個專題,文中陳述,百年企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接班問題,近年來家族企業紛紛轉型由專業經理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接手,所以公司內部培育人才機制甚為重要,卻鮮少討論一個重要課題:「 當CEO就是品牌 。」 我們從蘋果的案例可以發現,2008年12月宣布賈伯斯不參與2009年1月的Macworld時,股價以下挫回應,足見賈伯斯於蘋果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的存在於公司內部,而是整體品牌價值的問題。 Jobs is different. He's a one-man brand, and innovator and agitator, a technical and cultural touchpoint for the media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賈伯斯不僅只是代表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他已經成為整體產業、創新的一個代表,超越了一個企業的品牌價值,當然其動向也會深深的影響著蘋果的未來。 在台灣我們也不乏看到這些例子,經營之神王永慶在去年與世長辭,台塑第一時間要告訴大家的就是王永慶的過世對企業經營沒有影響;郭台銘宣佈2008交棒之後,媒體依然詢問究竟誰可以接下千斤重擔;聯電董事長曹興誠,雖然辭去董事長之職,但依然轉為榮譽董事長,成為了高級顧問。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