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考部隊真搗亂


這個新聞已經拖了一個星期,14號有一位學生出來說明為什麼要成立「假考部隊」。

在網路上串連「號召萬人考大學,行動淘汰爛學店」的行動,有5名成員14號出面說明活動目的,台大物理研究所學生驢兒表示,主要是「反教育詐騙」,讓學生學不到東西的大學爛系所沒有理由繼續存在,因此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假考部隊。

資料來源: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89265
其中有幾個很特殊的名詞「學店」、「反教育詐騙」,認知起來好像是一個非常負面的辭彙,就是有一些大學打著教育的名義,其實是個營利組織,把學生騙進來之後,要求他們付學費卻沒有辦法獲得好的教育品質,所以打著教育的名義行詐騙之實,開大學根本就是跟開店一樣,產生了這兩個負面的詞彙。

從教育部開始進行評鑑以來,就有很多學校開始覺得教育部的評鑑不公平,很明顯的偏袒了老學校,一些已經有歷史的學校因為有系友的傑出表現,所以能夠有更好的評鑑成績,也因為學校「牌子老,信用好」所以招生、募款相對容易,尤其是泱泱大校「台清交成」等,但私立學校以及新學校相對處在弱勢的地位

之前我已經寫過文章來表示我對大學評鑑的看法,所以再次我就不再多加論述關於大學評鑑的問題,因為我覺得評鑑基本上不是個問題,所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切入這次的假考部隊事件,其中有一個最核心的觀念在於「大學處在如何的一個市場之中?」

台灣大學市場基本上是一個「特許行業」的概念,主管機關是教育部,經過教育部核准的就能夠設立大學,據統計目前台灣已經有164所大專院校,其中大學100所、學院49所、專科15所,大學生987,914人,其中公立學生260,632人,約佔26.38%,而大專院校中55所為公立約33.54%。從上面簡單的統計數字來說,簡單的結論就是私立學校收的學生真的很多,因為公立學生的人數較學校的比例多,不過接續這個角度來看,很明顯的發現公立學校收的學生不夠多。但是討論假考部隊的時候不應該以二分法的方式切割,但不能否認在他們「丟」進教育部的名單之中,很多都是私立學校,雖不乏幾所公立學校新科系或改制的科系。

但是假考部隊的作法卻是最具爭議性的部份,他們要號召萬人去報名參加指定科考,然後填寫他們要推翻的校系,不去報到之後讓這些他們認為不應該存續的校系因為招生不足倒閉。在我的看法之中,我認為這嚴重了違反了自由市場的原則

今天台大研究所學生驢兒等人出現在NGO會館前進一步說明指出,教育部的大學評鑑機制本是用來分辨並「淘汰」這些校系,但是從推行該機制以來,並沒有任何科系被淘汰,教育部高教政策零碎且缺乏檢討聲音。

驢兒說,他們發起萬人考大學行動,就是要促進大學退場機制的形成,是學生和社會人士自主發起的行動;許多人在高等教育結構性的問題下沈浮,卻沒有意識到每年繳數十萬的學費,出社會卻沒任何專長、負債又找不到工作,這並不完全是自己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4/5/x9f6.html
從這段論述可以發現,他們似乎是錯估了大學評鑑的目的,個體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表示消費者跟生產者會因為獲得的資訊程度不同,在價格認知上面會有所差異,最後可能使生產者得利,消費者受害的情況,常舉的例子例如二手車市場。我認為大學評鑑最大的目的是提供市場的消費者充分的資訊,但是絕對不是要讓市場自由運作的價格受到改變,或者以任何強制力量去改變大學生態的問題,因為強勢改變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而且絕對沒有成效。

另外一個層面,他們認為高學費沒有辦法換得高品質的教育,問題在於大學沒有良好的退場機制,所以高等教育下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我沒有辦法猜測出來這個結構性的問題是什麼,但是高學費跟受教育基本上是每個考生自由意志選擇的,沒有學校會因為學生沒有來報到就干擾市場,要用強制力量介入;學生願意就讀學校是因為他們願意負擔這個費用,去換得一張教育文憑。或許有人會質疑,那是因為在現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情況下,沒有辦法的選擇,大學文憑已經一般化,當然需要去拿一張文憑,但同時卻沒有辦法詮釋為什麼「重考班」每年還是可以收到上萬名的學生。

大學、重考班在同個市場裡面競爭同樣的消費者,消費者在市場機制之下,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所以很多學校會推出優渥的獎學金提高學生就讀的誘因,很多重考班也會在考季結束之後,利用報名優惠的方式,增加招收學生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學生的誘因,而這些很明顯在一個市場平台下面運作。

試想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有人認為大學文憑很重要,不論是哪一間學校的文憑,他願意用更高的價格換取一張大學文憑,可能他能夠選擇的只有假考部隊口中應該退場的校系。如果他願意消費,請問假考部隊應該站在哪個立足點上否定這個學系的存在?依照我的答案,在自願交易的情況之下,沒有任何理由去干預這筆交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贊成市場的自由交易。如果有人干預他人在7-11買一瓶礦泉水,只因為他跟我說,家裡面自己燒的開水比較便宜,品質也較好,在我們口渴的時候,這樣的干預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如果我們願意消費、生產者願意提供,外面的人不應該,也沒有立場去阻斷這一筆交易。這是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狀態中最原始的論述,也是最簡單的經濟學中自由主義的概念,放入大學體制中也應該一般適用,當有人願意用高學費換取文憑的時候,我們是不應該用覺得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加以干預,因為我們違反了我們認為普世價值-「自由」

假考部隊希望從生產者面向切入,想辦法減少供給面,卻沒有想過,在消費面尚未改變的情況之下,反而可能造成大學學費高漲的問題(依照供需理論),如果依照假考部隊的理論,學費與所得到的不成正比之科系應該要退場,在此情況之下,反而會產生大學退場造成了更多大學需要退場,變成了惡性循環,卻沒有辦法讓整體競爭力提升,最後只是摧毀了教育體制。

我認為如果想要改變大學,產生良好的退場機制,應該要從消費者著手改革,也就是從學生的部分去進行觀念的改變,當學生仍處在認為文憑很重要的時代,要他們放棄拿到文憑的機會成本可能比給他們一個受到更好教育的可能還要低很多,自然他們放棄的誘因就會下降。在他們不了解大學真實的情況之下,他們能夠有效判斷自己需求的能力也會相對下降,在這裡自然就會回歸到最原始個體經濟學理論中「資訊不對稱」「偏好效用」的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

圖片來源:http://www.economist.com/

延伸閱讀
PS. 期中考兩天前已經考完,但是我多放了自己幾天的假期,可是想要寫的真的很多,但寫個文章最少要一個小時,所以等未來幾天在跟大家慢慢的分享,雖然下個星期還有考試,還是會努力更新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V)

壞人戲劇學:番仔火、雞蛋糕。

數學不好?其實這大多都是國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