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變:政府聽得到、看得見 #20

這個星期我們系上請來了大陸《 財經 》雜誌主編 胡舒立 女士進行兩場專題講座。我長期覺得中國是個很值得關心的國家,畢竟在憲法上他是屬於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不要罵我),而且面對全球化下的轉型,我覺得身為台灣人不可以不知道中國大陸究竟在幹什麼,所以兩場演講我都沒有缺席,第一場先是看媒體的角色,然後第二場是在說明中國大陸目前經濟的情形以及關注的話題,我覺得第一場比較有改革的思想所聽起來比較精彩,第二場有點牽涉經濟學專業,所以聽起來比較沉悶,感覺是因為太多數據出現了,聽個講座還要花大腦解讀數字實在對我來說有點麻煩。 先介紹一下胡舒立女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從此就開始走上中國媒體的道路,先後待過官方報紙以及民營的報紙,1998年《財經》創刊之後,胡舒立及出任主編至今。成名事件是在財經雜誌優先報導了中國基金黑幕的相關內容及2003年SARS事件財經率先披露疫情嚴重之報導,使財經雜誌一夕成名。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2001將胡舒立女士列為50位亞洲之星之一,並且認為胡舒立是中國證券界最完險的女人。 《財經》雜誌則有中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之稱,記得班上有個北京清華大學的交換生直接說,《財經》在中國的地位就像是聖經一樣,我覺得是有點誇大,不過也可以知道《財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長期以來財經雜誌不僅僅只是關注經濟的問題,舉凡民生、環境、社會、教育的議題多有涉獵,而且只要財經一出手必定會在中國造成廣大的影響力 ,例如基金股票市場、環境汙染、教育問題、社會中下階層等,都是這幾年來財經雜誌陸續推出的專題,並且引起了廣大的迴響。甚至在財經雜誌揭露基金下股票市場的事件以及後續報導之後,中國中央政府被迫需要對證券交易市場採取嚴厲的管理措施,使得中國證券交易有更大的發展與突破。 介紹完了,來講講我要說的主題,今年早上聽完講座,真的有太多的經濟數字,為了表示我其實不是太專業的領域人才,所以我打算忽略不講,但是我聽到個很重要的重點在於,中國轉型目前我們還能抱持樂觀積極面的原因在於: 中國政府不像以前聽不到,而是對縣在社會上發生的改變可以聽得到、看得到。 其實我們從中共建政1949年到今(2007)年58個年頭,其中在1978以前都是處在發展方向錯誤,階級鬥爭炎重的情況當中,也就是說58年有一半的時間被耗在對國家沒有助益的政治活動之中,我無意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