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行銷企業幸運物

上面這支廣告是我昨天不小心看到的廣告,不過卻讓我覺得,企業幸運物的行銷學已經這麼成功了呀!最近這幾年很多公司分別推出了自己的幸運物,算算已經超過十種了,雖然每次推出的來的目的不同,但是依照過往的經驗,即使沒有辦法馬上給公司帶來快速營收提升,但是也已經有 幫助公司的品牌建立 。這支廣告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 國華人壽 已經是相當有年紀的保險公司,今年卻也推出了自己的吉祥物 「小太陽」 ,而且主打年輕活潑的形象,卻又跟自己的「企業標誌」相結合,反而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要討論台灣的企業幸運物文化,我想大家一定都不會忘記台灣老字號的家電企業「大同」推出的 「大同寶寶」 ,以大同電鍋佔有台灣電鍋市場龍頭地位的大同公司,在企業幸運物應該算是台灣最早的成功案例。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常常聽到 「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大同產品式樣新,品質悠久最美麗…」 ,這應該是很多六年級、七年級生的記憶,當時候家裡面能夠有一支大同寶寶另每個小孩子都很開心,隨著時代過去,大同寶寶已經快要四十歲了,而且仍然是大同公司屹立不搖的企業象徵,每隻大同寶寶已經不是在企業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一種商品,網拍價格超過一萬台幣的大同寶寶仍在,也因為如此 大同公司除了賣家電以外也利用幸運物的行銷手法,讓每個各戶對公司形象印象深刻,因為有大同寶寶所以跟很多老公司不同的地方在於,大同公司似乎多了一點年輕的氣息。 上海國際商業銀行 也是老字號的企業,如果要從中國算起到現在,上海已經差不多近百年(1915成立於上海)的歷史; 台灣人壽 是台灣第一家壽險公司,成立於1947年,原為政府公營事業,不過已經於1998年改制民營,不過算算也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每個老企業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應該要怎麼創新, 隨著世代交替的情況出現,企業文化也需要大改造 ,不能永遠都只有單純的靠老客戶維持營運,在強調客戶流通的金融、保險服務業更是如此,隨著企業文化的改造,它們都各自的推出自己的吉祥物: 「Puki」 與 「台灣阿龍」 。經過電視廣告加上了主題曲之後,這兩樣吉祥物反而是大家熟悉的幸運物,而也隨著吉祥物的推出,透過可愛、活潑的吉祥物形象,改進了大家對老字號企業的印象,很多小朋友看到肚子大大的Puki就跟爸爸媽媽說我們去銀行開戶,上海商銀也順勢推出Puki存錢筒、存摺等等來吸引更多不同世代的客戶,台灣人壽也採用相同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跟幸運...